在還有一個屯兵在大河以北,兵迫孟津的喬琰,竟時至今日也沒露出一點營盤頹敗的架勢,董卓就覺得自己的頭都要疼了!
或許,要不是因為他拿那喬燁舒沒什麼法子,其他人也並不會如此果斷地起兵而來!
想到這裡,他決定先放棄思考這個最令他頭疼的問題,而是將其交給了李儒來解決,他本人則思考起了前一個問題。
路軍馬壓境,給他唯獨留下的退路便是西側,那麼最合適將人質送去的地方也是西側。
西邊!那是長安!
董卓並未猶豫於做出這個決定。
只因對他來說,長安距離涼州更近,還有另外的一重保障。
懷著這種想法,在光熹元年五月二十五日的朝會上,這身形壯碩、劍履上殿的董相國,絲毫沒管小皇帝劉協的臉色,站在群臣之首朝著後方諸人看去。3
他以近乎宣告天子敕令的方式,問道:“本相有意,將朝廷遷往長安,不知各位意下如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