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統?
這顯然不是有什麼重名的情況,就是那荊州的龐統。
他的到來,讓喬琰也不免有些意外。
也實在不怪她會有這種表現。
即便是對三國曆史最為陌生的人,大概也會記得那句“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能不能安天下的姑且不論,龐統這位鳳雛在司馬徽的評價中能和諸葛亮齊名,絕非等閒之才。
此時驟然聽聞諸葛亮與龐統會面,還是以近乎於爭端的方式,聽起來倒是很有一種宿命之友的意味。
諸葛亮因荀彧的建議,從徐州搬遷到了幷州來,進入了樂平書院就讀,並沒有如歷史上一般避戰禍於荊州,卻還是與荊襄人士龐統在這長安弘文館中有了這樣的一出會面,誰說這不是一種緣分。
喬琰頓時來了興致,擱下了手中的筆,起身準備往弘文館的方向去。
不知道算不算是出於某種惡趣味,她覺得在這個時候,楊修居然因為閱讀理解問題被她丟去給呂布當傳令官了,故而不在此地,實在有那麼點可惜。
該當讓他看看這出很有歷史重現之感的場面的。
不過當時她與楊修那洛陽之鬥,是自選題材的策論,諸葛亮和龐統的這一出,就更像是辯論了。
等喬琰行到弘文館中的時候,便見那兩個年紀相仿的少年人相對而立,周邊環繞著一圈比他們的年紀大出了不少的成年文士,怎麼看怎麼覺得有趣。
站在諸葛亮對面的少年模樣看著平平,氣質卻也出眾,按照那報信之人所說,他在早前並未出聲的時候看著還有幾分質樸憨厚之象,但當他開口後,便顯出神采曄曄之態了。
“這麼聽來倒是和荀軍師有點像?”喬琰饒有興致地評價道。
將她從門外迎進來的崔鈞也不知道,她這番興致到底是因為早就因為棉籽分離機器被她納入觀察的諸葛亮,還是這位剛出現的龐統。
他說道:“我剛讓人打聽了一下,這龐統今年十四歲,乃是襄陽龐氏子弟,這兩日原本是跟其堂兄龐山民一道前來長安見見這邊景象的。”
崔鈞小聲說到這裡的時候,朝著人群中的一處指向而去,指著的是個二十歲上下的青年,又補充了一句,“其父就是襄陽隱士龐德公。”
他將話題扯了回來,接著說道:“龐統聽聞弘文館景象,便讓堂兄將他給帶來了。原本他也沒打算說話的,只是因今日弘文館中有人提到了許子將和許文休,說到了早年間品評人物之事,他和諸葛亮閒聊了兩句,兩人觀點上有些相左,這就吵了起來。”
“聽出來了。”喬琰回道。
她雖然來得已經算快了,但辯論這種東西實在要不了多少時間。
像是諸葛亮和龐統這樣的少年俊才,年紀是小了點,肚子裡的文墨存貨卻不少,顯然也不會出現什麼車軲轆話的情況。
不過之前的辯駁之言沒聽到,也並不影響她憑著後續所說,將這兩方的論點
給聽明白。
諸葛亮覺得,
既是要品評人物,
就該當從其才其能,以及其所不能為之事,做上一出恰當周密的點評,要本著開誠佈公,循名責實的底線。更不應該出現言過其實,或者是似是而非的評論。
而龐統則是覺得,現如今這等亂世多災的環境下,原本就是不如清平之治的時候好人多的,這種環境下實在很應當給一些品行尚好之人更高的評價,讓其他人能看到這樣的人為人所稱頌,進而引發向善之心。
“說起來,這似乎和君侯的樂平月報上最開始開辦雜談專案,好像就是這樣的想法。”崔鈞說道。
當時的雜談可不是連袁紹數麥這樣的軼事都記載,而是作為誘導幷州人向善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