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那個帶英的軍官,原來他剛因傷,從天竺戰場上退下來。
是最瞭解西方武器,及其戰鬥方式的人,而在他的講解中,這次帶英剿滅愛德華伯爵的戰爭。
可謂是海陸空齊聚,戰艦飛機坦克全都出動了,他們以猛烈的炮火獲得了戰鬥前期的絕對優勢。
然而天竺,畢竟不想他帶英就幾個破島,正面戰場失敗了就毫無辦法。
反而是在這絕對壓制劣勢之下,完全看清了正面戰鬥絕無勝算,於是他乾脆一咬牙。
直接放棄正面戰鬥,利用天竺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優勢,和帶英打起了游擊戰消耗戰,而這一招一出,帶英可就麻爪了。
帶英雖然是個工業國,但是畢竟國土狹小人口稀少,軍隊數量本就不多,再加上是遠洋作戰,兵力就更是捉襟見肘了。
沒辦法,他們也只好從本地天竺人中招兵,以此對付愛德華的游擊戰術,而這樣一來。
就把帶英高層計劃的,用三個月時間消滅愛德華,然後迅速恢復生產,為帶英本土提供充足物資的計劃打亂了。
讓他們把這麼一場殲滅戰,活生生打成了一場遠征消耗戰,而江黎之前在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險些沒高興得跳起來。
因為他知道,以天竺的戰略縱深來看,只要愛德華不被教廷的人斬首,那帶英這次必然得打上幾年時間。
因為愛德華的身份問題,他一定是死不投降,一定會堅定的戰鬥到最後一刻。
而帶英那邊因為教廷的壓力,以及為了保持對殖民地的控制,所以他們是絕對不會放手的,畢竟有黴國的前車之鑑。
搞不好,這帶英還能直接打到二戰開始,然後以疲憊之軍迎接二戰,那時候可就有樂子看了。
當然這都是後話,在經過兩天的講解之後,江黎便安排這些,高薪聘請的外國助教,開始分配為這些軍官上課。
當然,他也不可能指望每個人都是全能型選手,讓他們每一樣都學會。
而是把他們分出很多組,像步兵,炮兵,空軍,以及裝甲機械化部隊這些都分開,讓他們各自專修一種進階的軍事技能。
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江黎結合後世某巔峰輕步兵戰術,為步兵專門複製了某軍的三三制戰術。
即人三人為一個戰鬥小組,每三個戰鬥小組組成一個戰鬥班,三個戰鬥班組成一個戰鬥群。
進攻時,呈“散兵線”隊形展開。戰鬥班展開時士兵,可根據組長或班長指令隨時變換戰鬥隊形。
戰鬥群展開後透過“口語”“手語”“軍號”來傳達戰術指令,一個總數27人的戰鬥群完全展開可以覆蓋800米寬的戰線。
這套戰術的優勢就是,可以使基層指戰員的指揮更加靈活有效。
還能在很多程度上,減少人員在進攻或者撤退時的傷亡。
因為進攻時,各小組能根據敵人火力決定,是散開前進、集中突進或後撤,靈活運動,最大程度的減少遭遇炮擊時的人員傷亡。
說起來三三制戰術,最早起源於抗倭戰爭期間。
抗戰初期,某軍武器裝備簡陋,單兵作戰能力不足,在以密集隊形衝擊日軍陣地時易遭受嚴重傷亡。
為避免這種情況,某軍制定戰略原則並逐漸形成了三三制戰術。
然而,要學會這套戰術,其中有好幾個麻煩,不然江黎早就把這套戰術拿出來了,又何必等到現在呢!
要說是這麼麻煩,那首先自然是,部隊得有高度的紀律性和服從性,每名成員都需要嚴格遵循戰術安排和上級指令。
否則在戰場上,任何個人的擅自行動都可能破壞整個戰術佈局,導致任務失敗和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