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與後世的四大天坑專業幾乎一致,根本不受學生歡迎。
一句話,學會核物理對就業有幫助嗎?
假如要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你有資金、裝置、環節和天賦嗎?
沒有國家級力量的投入和支援,以學校平臺的體量,根本不足以支撐這種尖端學科的研究活動。
不止中華如此,世界範圍內大多數地方都是這樣,唯有二戰結束之後,世界人們從頭到尾感受到來自於核武器的恐怖威力,核物理學才會迎來真正的春天,一路走高,受到無數學生的追捧,進入繁榮昌盛的高速發展時期,直至巔峰。
當然,對如今的各國物理學家來說,核物理學就是當今物理學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向前開拓和前進的目標,蘊含至高榮譽和學術成果的金礦。
居里夫婦和貝可勒爾發現天然放射性,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倫琴發現不尋常的射線,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布拉格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波爾對原子結構及原子發射出的輻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什麼是物理學金礦?
核物理就是!
餘華靜靜聆聽,如同海綿般源源不斷系統性學習關於核物理的知識,補充自己無知的大腦,學的越多,越感覺自己無知,這種體驗越來越深。
站在臺上的趙忠堯見到餘華認真聽講的樣子,有些詫異,隨便抽了幾個簡單問題,餘華全部給出精準的正確答桉。
這樣的情況,令趙忠堯來了些許興趣,講授內容的難度稍稍提了一個臺階,開始穿插數學公式和物理公式。
核物理學起來很難的原因,還離不開另一個原因,需要學生擁有紮實的數學基礎,進行大量複雜計算。
絕大多數對核物理有興趣的學生,往往遇到這個難關,便自覺放棄。
放射性和射線,是目前核物理學兩大研究方向,關於核技術開發和應用的方向,由於時代限制,還未成熟。
在核物理兩大方向上,學術成果已經積累很多。
第一方向處於對放射性衰變研究的節點,提出放射性衰變理論和衰變定律,證明一種元素可以透過衰變而變成另一種元素,推翻物理學界以前‘元素不可改變’的觀點,確立衰變規律的統計性。
基於放射性衰變理論,物理學家發現放射性元素在衰變為另一種元素的過程中,往往能釋放大量蘊含能量的射線,而這,正是核武器的理論來源。
第二方向進展非常多,發現阿爾法射線、貝塔射線、加馬射線、倫琴射線和中子射線等等射線,並測量其性質和基本特性。
除此之外,核物理學在三十年代誕生髮現反物質的重量級成果,最早發現人是趙忠堯,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人卻並不是他。
講臺上,趙忠堯越講越有勁,課程講授內容由基礎知識向高深層次過渡,難度超綱,壓根不屬於通識選修課的難度。
只不過,無論是餘華還是趙忠堯,都沒有在意這點。
過了一會兒,趙忠堯拿起粉筆,轉身在黑板上寫出一道題目:“餘生,嘗試解一下這道題,快下課了,這道題的答桉你可以三天之內交上來。”
思路客
話落,放下粉筆,笑吟吟的看向餘華。
餘華看著黑板仔細審題,兩秒過後,整個人站了起來,在趙忠堯注視之下,來到講臺上,拿起粉筆開始解題。
這道題難度中等,完全屬於趙忠堯講過的知識內容,特點在於需要大量的計算。
正巧,餘華最不怕的就是大量計算。
思維計算機以每秒三億次運算速度穩定運轉,餘華面色平靜,看不出任何表情,散發出一股絕對理性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