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事,自然是最熟悉最能存真的了。
首先需要交代明白的是:「上海區」的作為,只是「軍統局」在大上海地區全般工作中
的一部份;也就是說,「軍統局」在此一地區的部署,除了「上海區」之外,同時還有其它
的工作單位。如果再擴大範圍來說,在抗戰時期,我黨政軍當局,留置或派駐以及陸續潛入
上海的秘密單位,還有許許多多。當然,各守各的崗位,亦必各有各的貢獻:事實俱在,不
待多言。惟我「上海區」除情報策反之外,卻又獨具一項特點,那就是不斷的用武裝力量與
敵偽相周旋,並迭次予以重創,從而樹立了鎮懾群醜,提振陷區民心,堅定抗戰意志的國家
威望。
這部書的記述方式,也和前兩部不大一樣;以前,作者本人除策劃指揮之外,自己還參
加了實際行動,迨至到了上海擔任區長之後,因為組織機構龐大,指導層次增多;另方面又
必須顧及整體安全,事實上已經沒有那種必要,所以對許多案件的詳細過程,也只能在下達
命令和審閱工作報告時,知其梗概而已,甚至連當面聽取口頭陳述的機會也不多;因是之故,
有許多細微情節和現場上敵我雙方的一些個小動作,可就寫不出來了。為此,乃不得不多方
查詢、訪問蒐集有關資料,俾從記憶深處,再鉤現出一星半點。
「上海區」是「軍統局」領導下國內外百數十個外勤單位中最大的一個,若與其它同級
單位比較,或與一種秘密組織的編制員額而言,的確是異乎尋常的「大」、超乎情理的「多」。
在當時固然是為了適應工作上的迫切需要,但畢竟違反了秘密組織利於精簡靈活的基本原
則,這也就是導致後來遭遇重大挫敗的主要原因。
「上海區」究竟有多大?也該略加說明:以往作者服役過的「北平站」、「天津站」乃至
河內工作的臨時編組,少則十餘人,最多也不過二、三十人;而「上海區」可就不同了,記
得最盛時期,竟高達千人之眾,這真是難以想像的事。其內外各級區分大致有如下者-
複式區本部有二處至三處,採取流動變換的方式,不固定在一處辦公。這些處所,由助
理處記配屬交通、譯電諸員分別駐在。另區本部書記個人住所則綜理經常業務。
聯絡(接頭)站、交通(傳遞)站內外共二十二處,其中包括掩護商店等,每處都有聯
絡員、交通員,分別負責擔任所指定的業務。常設電臺三座,只限與重慶互相通報,三臺之
間則不發生橫的關係。各臺的一般通訊業務由區長指定專人督導;其有關機務上的技術問題,
同本部主管單位則直接派有督察辦理,不受「上海區」節制。此外,還設有預備臺一處,以
備不虞之需。
局本部在上海地區又派有主持財務的「總會計」,「上海區」的經費例由「區會計」向其
具領轉發。為求謹密,「區會計」雖止一人,亦另行設址單獨辦公。其最使人困擾的是必須
保管許多不可銷毀的單據,類如房屋頂讓契約、經費收支帳目、領款收據及購置發票等等;
由於這些單據實包括了專案、人名、品名、公司行號名、時間、地址多項,隨時隨地都有洩
密的危險。如果一旦落入敵手,就是「罪證」,並且成為了追查線索,按圖索驥的依據。我
們在敵後工作,這實在是一個大忌。為了這個問題曾往復研商多時,但是會計作業是獨立的,
它並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