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遷徙到遼東,其他地方的商家,讓他們直接將糧食送到山海關,而價格上,我們給出了很大的優惠,原本一兩一尺的玻璃,我們四錢銀子就賣,他們都是商人,自然算的出來有足夠的利益,糧食損耗自然有,但是陳糧更多,自然會源源不斷的送往遼東。”
“此事不單單是為了這次流民的事,日後更是可以和鹽引一起配合,讓更多的民間力量為我大明的邊軍,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這樣一來,朝廷的支出就會減少許多。”
朱由校的話讓萬曆和楊吉等人不住點頭,現在大明最大的支出就是邊防了,每年的支出都在五百萬兩以上,實在讓朝廷喘不過氣來,眾人也不給玻璃太大的期望,哪怕每年給朝廷減少十萬兩的支出都是意外之喜了。
可是旋即眾人又想到一件事,這玻璃產業是朱威的,也是兩位殿下的,和朝廷沒有任何的關係,如今卻將所得全部給了朝廷…
萬曆嘆了一口氣,問道:“你們想要什麼?你們能說出來,朕就能給。”
這是萬曆第一次這樣對朱常瀛和朱由校說話,兩人對視一眼,而後異口同聲的說道:“兒臣(孫臣)…只求父皇(皇爺爺)身體安康,我大明綿延不絕。”
“好…都是好孩子啊…”
“恭賀陛下…”
萬曆很開心,他對這個國家有責任感的,可是數十年與文臣的對抗,讓這個國家變得搖搖欲墜了,他現在看到後輩如此,讓他有種後繼有人的感覺。
至於太子,不論以前還是現在,他還是一點都看不上,但是這個孫子,他很喜歡,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考量。
萬曆這輩子見過太多人了,那番話,是否是自己想的,是否是自己說的,他心裡跟個明鏡似的,這次召見非常突然,就算是有人教朱由校說這些話,也不會應答的如此得體,那麼答案就只有一個了,就是朱由校這個孩子,聰明,有想法。
“傳旨…自古聖賢治國,皆賴英才輔翼。有功於國,得信於民者,實國家之棟樑,民族之脊骨。今朕承天命,膺歷數,臨馭萬方,以彰其德。”
“桂王朱常瀛”,才德兼備,經世致用,卓選其一子,封端俞王,建宗廟。”
“朱由校,雖年少,但甚恭,德行俱佳,可堪大用,封皇太孫,儀仗車馬尊舊制,可入朝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