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劉西華是江東省一個挺有名氣的報社的文學版塊記者,當他注意到隔壁的江山市有一個顏值這麼高的開創杯一等獎獲得者,馬不停蹄就向主編申請了外勤,成為了。
告辭之前,劉西華忽然心念一動,問自己這個採訪物件,有沒有興趣考電影學院,進娛樂圈發展。
宋輕予對著他眨了眨眼,然後露出了一抹甜笑:“我覺得還是理科更適合我,目前沒有更改目標的打算。”
雖然大明星真的很賺錢,但是對看到閃光燈都發怵的自己來說,宋輕予覺得,大概她也沒有這個本事賺到這份錢。
這個記者覺得自己面對採訪遊刃有餘,回答得似乎無懈可擊,其實天知道,在意識到自己有可能被記者採訪之前,宋輕予早就連夜準備好了腹稿,她又早就在網路時代見識過這群無冕之王搞事的本事,自然精確的避過了每一個可能的坑點,所以在記者面前的表現,才看起來遠超其他採訪物件。
可是哪怕採訪再稍微延長個10分鐘,宋輕予覺得自己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要露餡了。
這種事情實在太累,希望沒有下次了。
宋輕予長噓一口氣,看了一眼腕錶,發現自己竟然在這件事上浪費了半個小時,不由大為心痛,馬上回到座位上,緊趕慢趕的繼續刷起了題。
回到報社的劉西華,也連夜把稿子整理了出來,又洗了照片,交給主編過目。
主編看到照片的
聽到這個實習生的話,所有人都一陣默然。
道理是這個道理,剛才在座就有不少人琢磨著,等下也要帶一份這期的報紙回去,要麼給兒女,要麼給孫輩看看,也讓他們好好學習學習。
可要單純因為這個原因,這份報紙就賣爆了……總覺得好像不是那麼真實啊。
他們是新聞報,又不是教育報,就算之前鬧得最轟轟烈烈的關於語文教學的大爭論,好像也沒這麼爆銷量吧——不過報社的讀者信箱,倒是確實一不小心就爆了。
可是翻來翻去,好像也確實沒有更好的解釋了。
再仔仔細細去看這篇人物採訪,幾個編輯也忍不住點頭:“寫得確實好,人物寫得很生動,也沒有那種說教氣。”
但也有人覺得,劉西華的筆桿子不夠硬,光是吹捧讚美,缺少了那種社會擔當和衝鋒的勁頭。
說這話的是個50來歲,頭髮半禿的老編輯, 第二版那篇把企業家吹得天花亂墜的軟廣告,就出自他的手筆。
劉西華才懶得理這人酸溜溜的話,只眯著眼睛笑,對其他編輯的誇獎,一個勁的謙虛不已:“我就也是運氣好,正好碰到了一個不錯的採訪物件。”
對這個年紀還不大的青年記者來說,管他是不是呢,反正先認下來,至少也能在總編那裡加深一下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