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界古人們看到天幕中的盤點開始議論紛紛:
“李廣難封,似乎運氣太背,迷路,最後羞憤自盡。”
“可他也太剛了,至於這樣嗎?”
“時也,運也,命矣。”
西漢,漢武帝劉徹臉直抽抽,天幕之言讓劉徹有些煩躁。
當事人李廣:“後世給老夫公正的評價,老夫死無遺憾。”但心裡氣自己咋又迷路呢,這倒黴催的。
衛青,霍去病則是有些尷尬,什麼叫踩李揚衛,霍?能不能說人話。
司馬遷:“李廣將軍勇於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鄉之。”
漢文帝:“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公孫昆邪:“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班固:“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流涕。
彼其中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將道家所忌,自廣至陵遂亡其宗哀哉。”
黃震:“李廣每戰輒北,因躓終身。”
司馬光:“效不識,雖無功,猶不敗,效李廣鮮不覆亡。”
武珊珊看著這些古人對李廣的評價,心道:評價很高,可現代評價有降貶,這與現代人道德有失多少有關。
不過這段介紹是過去,該講述下一位了。
天幕展開,聲音與畫面同步出現:第八位
出使西域,開拓絲綢之路,持節不變,博望侯張騫!
漢文帝前元十六年,張騫出生。漢武帝劉徹即位時,在朝廷擔任名為“郎”的侍從官。
西漢王朝的統治者在同匈奴鬥爭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
特別是漢武帝即位後,從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遷的大月氏有報匈奴世仇之意。
但苦於無人相助,便決定溝通與西域的聯絡欲聯合大月氏以夾攻匈奴,斷匈右臂。
十九歲的少年天子漢武帝劉徹,選擇了二十九歲的張騫為漢使打算出使西域。
張騫字子文,漢中郡城固縣人。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西漢建元二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由長安出發,甘父又叫堂邑父做為嚮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絲綢之路。
據史書記載他“為人強力,寬大信人”。既具有堅韌不拔,心胸開闊的氣度又具有以信義待人的優良品質。
這正是張騫之所以能戰勝各種難以想象的危難,獲取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張騫等人西行進入河西走廊,正當張騫一行匆匆穿過河西走廊時,不幸碰上匈奴的騎兵,他們全部被抓獲。
匈奴的右部諸王立即把張騫等人押送到匈奴王庭見當時的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在獲悉張騫此行目的時,匈奴單于為軟化,拉攏張騫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頭,進行了種種威逼利誘,還給張騫娶了匈奴的女子為妻,生了孩子但均未達到目的。
張騫不辱君命,持漢節不失。始終沒有忘記漢武帝所交給自己的神聖使命,沒有動搖為漢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決心。
他住在匈奴的西境等候機會,至元光六年,敵人的監視漸漸有所鬆弛。
一天,張騫趁匈奴人的不備果斷地離開妻兒,帶領其隨從逃出了匈奴王庭。
這種逃亡是十分危險和艱難的,元朔三年,軍臣單于死了。
張騫便趁匈奴內亂之機帶著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長安。
這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從武帝建元三年出發至元朔三年歸漢共歷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