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夕月在發完動態後,就關閉了大多數的通訊網路。
這個時候,除了至親和醫生外,沒有任何人能打擾到她。
她肩上披著一件羊毛絨外套,安靜坐在書桌前,翻開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書頁。
杜夕月自認不是一個讀書很慢的人,她有自己的見解和原則,如果是她不認同的內容,她會快速略過。
而那些被她認為是精華的內容,則會化作簪花小楷的字型,落入她的筆記本中。
從小到大,她已經存了滿滿當當一大櫃子的筆記本了。
但今天經歷了四個多小時的鏖戰,直到晚飯時間到來,杜夕月的筆記本上也沒有落下哪怕一個文字。
可那本精編的新書上,卻填滿了她親手書寫上去的內容。
在家中,杜夕月除了專門有一個大書櫃,來存放她的筆記本外,還另外有一個更大的書櫃,是用來放書的。
不過專門只用來放那些被她填寫了筆記的書。
只有父母姐姐和家裡的傭人阿姨知道,她杜夕月對一本書最高的認可,就是親自在書上面做讀書筆記。
因為精華的內容太多了,若是要摘錄進筆記本,工程量浩大。
所以對於那些“乾貨滿滿”的書籍,杜夕月會選擇直接在書上落筆,然後把這本書永遠地珍藏起來,日後時不時拿來翻閱溫習。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全書一共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由相對獨立的散文詩構成,包含了戲劇、寓言、詩歌、對話、謎語、格言等敘事方式。
正應了顧知書在節目裡介紹到的那樣——
是一種所謂詩意的哲學。
第一部講主角查拉圖斯特拉離開家鄉,在山中隱居,臨近三十歲,他決定下山宣講自己的教義。
在收穫了世俗的偏見和質疑外,也找到了一批願意追隨自己的弟子。
然後再次回到深山隱居。
第二部講的是查拉圖斯特拉下山去拯救自己的弟子,前往了幸福島,對同行者、傳道士、學者、詩人等各類現代人進行了批判,語言十分尖銳。
第三部由查拉圖斯特拉登船離開幸福島開始,一路上對宗教傳統,對舊的道德和現代社會展開了猛烈抨擊批判。
第四部新增了諸如預言者、統治者、精神魔術師、自願的乞丐和影子等新“角色”。
查拉圖斯特拉一度對這些“高人”表示同情,但最終也明悟了他們的侷限。
進而“龍場悟道”,覺悟了自己一路追求的,其實不是所謂的幸福,而是永遠迴歸的終極思想。
把這本書的結構拿去當網文的大綱,估計也能寫出一部讓人熱血沸騰且不乏深度的奇幻小說。
但全文通讀了一遍下來,杜夕月卻覺得,她好像讀了個寂寞。
在書籍的最後,主角查拉圖斯特拉彷彿掌握了人生和宇宙的真諦,再次離開隱居的山洞,
尼采書寫這段時,筆下的文字浪漫而澎湃——
“就像是陰暗的山後升起了晨曦,熱烈而強壯!”
但杜夕月的眼中卻全然沒有晨曦的光芒,只是滿腦子的迷霧與茫然。
我是誰?
我在哪裡?
我剛剛看了些什麼內容?
好像看了,又好像沒看,好像做了很多筆記,又好像什麼精髓都沒有抓住。
——如看。
杜夕月感到了痛苦和疲憊,不由得手肘撐住書桌,用手指輕揉起太陽穴。
但與此同時,她又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根本不捨得放下手中的書卷。
因為迷霧和迷茫,不是由於虛無空洞所帶來,而是一下子接收的資訊太多,一時間cpu沒有能夠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