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了。
不過,正合我意!
安卉輕抿了一口苦澀的冰美式,提振了精神,開始認真地閱讀起來。
【一 憂鬱的小詩人
1844年10月15日,尼采誕生於德國東部一個僻靜的小村莊勒肯……】
咖啡館牆上的時鐘在滴答滴答地走動,時間也隨著舒緩的鋼琴曲,在不知覺中流逝。
安卉一開始的神態是放鬆之中帶著一絲挑剔的。
她也不相信在網上根本查不到的人物,能被顧知書詳細地介紹出生平履歷。
這是比虛構一部不存在的“著作”更艱難的事情。
她其實傾向於網上的另一種猜測,那就是包括《鵲橋仙》、《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詩歌作品,其實都是顧知書的原創。
之所以假借一個不存在的歷史人物之口,是為了更好地傳播推廣,是一種另類的營銷手段。
反正,無論你怎麼解釋,人們都只會相信自己親眼看見的事物。
當所有人都只看到你顧知書在口若懸河,而尼采、普希金、秦觀等查無此人時,自然而然會將署名權安在你顧知書的頭上。
從而實現名利雙收。
比起自己來為這些作品聲嘶力竭地吶喊,這種被動享受讀者們“黃袍加身”的行為,反而更具戲劇性和影響力。
當然,安卉也沒有“揭穿”顧知書的打算。
反而她有配合對方演出的充足理由,畢竟,出版社也是要考慮新書宣發效果的,不是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除此之外,她也樂意在心中保留一個“尼采”的形象。
假如尼采的臉變成是顧知書的話,她會有幻滅感的。
自欺欺人的感覺,有時候真是相當不錯!
但讀著讀著,安卉的心態就發生了變化。
似乎,事情的進展,和她來之前的構想,有那麼“一點點”的出入啊。
顧知書在前言之中,為尼采寫上的生平概括,是不是也太詳細了點呢?
他寫了尼采的童年,4歲喪父,造成了他孤僻不合群的性格,:()金句製造機,我一手打造最強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