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如此,他又怎麼可能有多餘的錢,去買下昂貴的髮梳呢?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把自己祖傳的金錶賣了,才能換回這套擺放在百老匯櫥窗上的梳子!
前文之中,其實早有暗示。
兩個生活拮据的貧苦人兒,兩件被各自視作珍寶的“貴重”東西。
當時,大家在聽到示巴女王和所羅門王的例子時,都發出了嘲笑,覺得顧知書在玩黑色幽默。
從市場價值的角度出發,無論是吉姆的金錶還是德拉的秀髮,都絕非貴重之物。
這點從德拉一頭秀髮僅僅賣出二十美元就可以得到印證。
所以當時所有人都覺得,引出示巴女王和所羅門王的例子,只是為了誇張修辭,只是為了譏諷嘲笑。
然而,現在回過頭去,再看當時的這段修辭呢?
假如拋開市場價值的角度,從另一個視角出發看待問題呢?比如, 精神價值?
吉姆賣掉了金錶,換回了髮梳,兩手空空,一文不剩。
德拉用辛苦攢下的一元八角七分,加上秀髮換回的二十美元,買了一條二十一美元的錶鏈,兜裡只剩下八角七分錢。
他們都為對方傾其所有!
他們都把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最好的東西,送給了彼此!
現在,你還敢回過頭來,說示巴女王假如住在天井對面的公寓裡,會不羨慕德拉的秀髮嗎?
你還敢信誓旦旦,說所羅門王假如真的當上了看門人,不會對吉姆的金錶,目露嫉妒嗎?
即便身為尊貴的王,一輩子裡,真的有遇見過哪怕一個值得你傾其所有,也會為你傾其所有的那個人嗎?
被譏諷嘲笑的,真的是貧窮的德拉和吉姆嗎?
還是——
無數聽眾都陷入到沉默,最後這個劇情的反轉,絕對的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
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又如何?只要擁有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對方的深愛,貧困可以變得微不足道。
雖然最終彼此的禮物對於對方而言已失去使用價值,但是德拉和吉姆卻得到了人世間比禮物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無價的愛。
再多的金銀財寶,也換不來的珍貴之物!
“好了,各位聽眾朋友,今晚的第一個故事就此結束了,這篇故事的名字,叫《麥琪的禮物》,出自美利堅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歐·亨利先生之手。
為什麼叫《麥琪的禮物》呢?
因為麥琪是基督教中三位有智慧的賢人,傳說耶穌降生的時候,他們三個送來了禮物,從此以後就有了聖誕節互贈禮物的習俗。
在本篇故事的結尾,歐·亨利先生是這麼總結的:
我已經笨拙地給你們介紹了兩名傻孩子不足為奇的平淡故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對方犧牲了自己最為寶貴的東西。
不過,我想對現在的聰明人說上最後一句,在一切互相贈送禮物的人之中,那兩個人是最聰明的。無論你是接收禮物還是贈送禮物,他們倆都是最聰明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
他們就是麥琪!”
無數聽眾聽得都微微臉紅,這“聰明人”是罵的誰啊?好像就是老子呢!
平時別說是被罵了,就連別人陰陽怪氣,指桑罵槐一下,他們都得跳起來,擼起袖子就和對方拼了。
但面對顧知書如此明目張膽的譏諷行為,大家卻好像內心生不出太多的悲憤之情。
雖然《麥琪的禮物》只是一部短篇小說,但卻足夠精彩!
無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幽默風趣的語言,都讓人印象深刻。
並且最後懸念的設定和主題的昇華,更是讓人瞠目結舌,有種心靈被洗禮過一遍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