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圖強。
但是,隨著青苗法在實踐層面的變形扭曲,導致民怨沸騰,此時六十三歲的歐陽修,考慮事情更加持重,不願看見青苗法淪為地方官吏的斂財工具。
所以他站出來抵制新法。
然而此時的王安石,正在變法的興頭上,深受皇帝的恩寵,他非但沒有聽進去歐陽修的意見,還打發歐陽修出京,歐陽修氣不過,索性辭職回家養老了。
由此昔日感情深厚的二人,走向了政見相反的道路。
不過,雖然王安石的變法和歐陽修的觀點背道而馳,但是二人僅僅是政見不合,對歐陽修王安石始終保持著對前輩的感激和尊敬。
甚至在聽聞歐陽修去世的訊息後,王安石還親自為歐陽修撰寫祭文《祭歐陽文忠公文》,文中列舉了歐陽修一生的事蹟功勞,歌頌其高風亮節,用詞真摯,感情豐富,表達了深刻的悲痛緬懷之情。
然後是蘇軾,王安石變法時,蘇軾則是一個剛入職場的黃毛小子,年輕氣盛。
蘇軾屬於王安石的晚輩,可對人才十分重視的王安石,還是一眼相中了這個文采斐然的年輕人,想要讓他跟著自己一起變法。
但是蘇軾對變法卻非常排斥,對王安石的用人策略更加排斥。
王安石在變法時採取的用人標準是,只要支援變法的人即便無才也會重用,凡是反對變法的人就算才華出眾也會排斥不用。
站在王安石的角度,這也是無可奈何,畢竟他對抗的是龐大的既得利益者集團,有時候行事不得不劍走偏鋒,否則就會處處遭到掣肘,讓變法淪為空談。
但代價就是,這樣會使得大量卑鄙無恥、投機倒把的小人有了可乘之機,借變法之名,讓自己從此平步青雲,口頭上都是道義,現實裡皆是算計。
這種現象讓蘇軾非常反感。
蘇軾是一個耿直的人,他對不滿的事情,不吐不快。於是給宋神宗上了萬言書,對王安石新法的弊端進行了批評,這引起了王安石的強烈不滿。
可即便這樣,後來在烏臺詩案時,王安石也是站出來替蘇軾說話,以自身說話的分量,救下了這個才華橫溢的‘政敵’。
司馬光和王安石也是私交甚篤的朋友,在才情和人品上相互欣賞,但兩人在政見上勢同水火,嚴重到什麼程度呢?
王安石在朝時,司馬光退隱。
司馬光拜相時,王安石下野。
這些政敵都和王安石私交不錯,但在政壇上卻是水火不容。
反而是那些和王安石政見相同的人,卻徹底傷透了王安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