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救亡運動。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6年7月25日上午,陶行知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於上海逝世,享年55歲。
在那個燈火輝煌、歷史悠久的天蟾逸夫舞臺上,夜幕低垂,華燈初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滬劇盛宴正緩緩拉開序幕。
慕錢滬劇團,這支承載著滬上文化底蘊與新時代活力的藝術團體,今晚匯聚了無數滬劇愛好者的目光,他們翹首以盼,只為見證一場關於情懷與傳承的視聽盛宴。
隨著悠揚的絲竹之音漸起,舞臺燈光柔和地聚焦於中央,一場名為《陶行知賞月訴衷腸》的劇目悄然開啟。
劇中,陶行知先生(由劇團資深演員傾情演繹),身著長衫,手持書卷,立於虛構的月下,那輪明月彷彿也懂得了他的心事,灑下銀色的光輝,為這位教育先驅平添了幾分超凡脫俗的氣質。
他以深情而富有感染力的唱腔,緩緩道出了對教育的熱愛、對社會的憂慮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地捕捉了陶行知先生那顆憂國憂民、矢志不渝的赤子之心,讓觀眾彷彿穿越時空,與這位偉大的教育家進行了一場心靈的對話。
緊接著,舞臺變換,燈光驟亮,第二檔節目《勸行》緊接著上演。這是一出講述鄰里間互幫互助、勸人向善的溫馨故事。
劇中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緊湊,透過滬劇特有的唱腔與對白,生動展現了滬上百姓的淳樸善良與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演員們用他們精湛的演技,將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善惡抉擇演繹得淋漓盡致,引得臺下觀眾時而會心一笑,時而掌聲雷動。
特別是那段關於“以德報怨,以善感人”的主題唱段,更是觸動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絃,讓人不禁反思自我,思考如何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依然保持那份難能可貴的溫情與善良。
正當觀眾沉浸在劇情之中,難以自拔時,舞臺再次迎來高潮。慕錢滬劇團特別安排了一段即興互動環節,邀請了幾位滬劇評論家陳遠中和陳運中對陶行知的生平介紹幸運觀眾上臺,與演員們一同學習簡單的滬劇身段與唱腔,感受滬劇的魅力。
這一突如其來的驚喜,不僅拉近了臺上臺下的距離,更激發了現場觀眾對滬劇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濃厚興趣與保護意識。
最終,當《勸行》的尾聲緩緩落下,整個天蟾逸夫舞臺沉浸在一片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中。慕錢滬劇團用他們的匠心獨運與深情演繹,不僅成功展現了滬劇的獨特魅力,更傳遞了積極向上、和諧共處的社會正能量。這場演出,不僅是一次藝術的享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溫度與力量。
滬劇賞陶行知月訴衷腸
(陶行知,錢凱飾:)你好似天上皎皎小月亮,清麗柔和又大方。人生路途與你結良伴,如影隨形喜相望。
(樹琴,陶行知夫人,錢晚雪飾:)
你好似,春日融融紅太陽,無私奉獻熱和光。催綠遍地青青草,哺育蓓蕾花開放。
(陶白:)樹琴,我是堅決不做太陽的。
(琴白:)為啥?
(陶:)我是太陽,你若是月亮,永遠不能相聚在藍天上。太陽下山月亮剛升起,月亮隱沒太陽才露晨光。
(琴:)先生比喻真恰當,觀察仔細新意創,樹琴借問有何物能與月亮配成雙,配成雙?
(陶:)我願做一抹晚霞迎天邊,絢麗燦爛莽蒼蒼。當我未曾消失時,月亮你,已經伴我在身旁。
(琴:)晚霞然天邊,
(陶:)晚霞然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