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6章 年 近代工業發展與社會變遷(1 / 4)

小說:當乞丐的照片 作者:5路偷懶

1886年,光緒十二年,西方列強的衝擊如同洶湧的浪潮,持續拍打著中國古老的大門,讓中國原本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體系加速瓦解。洋貨如潮水般湧入國內市場,憑藉著低廉的價格和相對精良的製作,搶佔了大量傳統手工藝品和農產品的份額,使得無數的手工作坊難以為繼,眾多靠手藝為生的工匠們紛紛陷入困境,田園裡的農民們也因農產品滯銷而愁眉不展。然而,在這危機四伏的局勢下,洋務運動所引領的近代化思潮也在頑強地生根發芽,一些開明的官員和有識之士們積極奔走,試圖借鑑西方的工業模式,創辦各類工廠,期望藉此來振興國家經濟,改變被動挨打的局面,讓中國能在這風雲變幻的世界格局中重新站穩腳跟,於是,近代工業猶如點點星火,開始在華夏大地各處燃起,雖然尚顯微弱,但已悄然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在慢慢重塑著社會的面貌。

《光緒朝近代工業發展錄》記載:“十二年,近代工業漸興,於各地設廠,有造槍炮者,有織棉布者,有冶鋼鐵者,皆仿西法,用機器,僱勞工。雖初時百姓或有疑慮,然見其利,漸而習之。工業興,則市井變,風俗亦移,社會之變遷,於此可見一斑也。”從這段文獻中可以看出,當時的近代工業發展呈現出多樣化的態勢,槍炮製造類工廠為增強國防力量貢獻力量,紡織廠則革新了傳統紡織業的生產流程,讓布匹的產出更高效、質量更優,鋼鐵廠的出現更是為眾多工業生產提供了關鍵的基礎材料。起初,百姓們對這些新興事物是充滿擔憂和疑惑的,畢竟長久以來習慣了傳統的勞作與生活模式,面對那些陌生的、轟鳴作響的機器,複雜的生產工序以及嚴格的工廠管理規則,他們害怕自己難以適應,更怕因此失去原有的生活保障。但隨著時間推移,當看到工廠裡的工人能按時拿到工錢,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且生產出的商品確實物美價廉時,大家也就慢慢接納並習慣了這種新的生產生活方式,而社會也隨之發生著潛移默化的改變。

阿才,是個性格樂觀且好奇心旺盛的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總是抱有極大的熱情,只要聽聞哪裡有不一樣的事兒,他都想去湊個熱鬧、瞧個究竟,而且為人特別實誠,身邊的人都覺得他靠譜,願意和他打交道。不過,他有時候也會過於衝動,做事僅憑一時的興趣,缺乏長遠的規劃,常常是幹了一半才發現困難重重,可又不甘心半途而廢,只能硬著頭皮繼續下去。

在臺灣參與了一年的海防鞏固工作後,阿才回到了福建老家。剛一到家,他就發現村子裡和以往大不一樣了,以往寧靜祥和的氛圍被打破,不少年輕人都不在家種地了,一打聽才知道,外面興起了好多工廠,大家都跑去城裡的工廠做工了,據說掙的錢比種地多多了。阿才一聽,心裡那股子好奇勁兒就上來了,想著自己也得去見識見識,這工廠到底有啥魔力,能讓大家都趨之若鶩。

於是,阿才告別家人,來到了福州城。一進城,那熱鬧喧囂的景象就把他給鎮住了,到處都是工廠,煙囪裡冒著滾滾黑煙,機器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彷彿在演奏著一首奇特的樂章。阿才在城裡轉了好幾天,最終在一家紡織廠找到了一份工作,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紡織工人。

剛進紡織廠的時候,阿才就像個懵懂的孩子進了大觀園,看啥都覺得新鮮又好奇。那一臺臺龐大的紡織機器,不停地運轉著,就像有魔法一樣,把棉花一點點變成了一匹匹漂亮的布匹。阿才站在機器前,看著老師傅熟練地操作著,心裡別提多羨慕了,恨不得自己馬上也能上手試試。好在廠裡的老師傅們都特別熱心腸,見阿才是個新來的,啥都不懂,就主動過來手把手地教他。阿才也特別勤奮好學,每天天不亮就到廠裡,跟著老師傅們認真學習如何操作機器,怎麼檢查機器有沒有故障,怎樣保證布匹的質量等等,遇到不懂的地方,那是打破砂鍋問到底,非要弄明白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