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七年,大明天下看似風平浪靜,可朝堂內外,實則暗潮湧動。在那繁華京城的街巷之中,百姓們如往常般忙碌著生計,茶館裡坐滿了談天說地之人,時而聽聞有人議論著哪處的綢緞又出了新花色,時而又有人說起哪家酒肆的美酒格外香醇。然而,在這看似平常的市井煙火之下,關乎國計民生的鹽政,卻已是弊病叢生,亟待整治。
據《明史·食貨志》記載:“弘治七年,以鹽法之壞,命戶部侍郎李嗣等往各鹽運司及提舉司清理鹽法,禁勢要佔中,停額外餘鹽,令商人依引開中,不得越次。”寥寥數語,卻道出了當時鹽法混亂的嚴峻局勢,以及朝廷想要力挽狂瀾、規範鹽政的決心。這鹽政一事,牽連甚廣,上至達官顯貴,下至普通鹽商、百姓,皆受其影響,一場圍繞著清理鹽法的風雲故事,也由此在這歷史的舞臺上悄然拉開了帷幕。
在揚州城中,有一位名叫林致遠的年輕鹽課司大使,年方二十有八,生得面容清秀,身姿挺拔,一襲青衫穿在身上,透著幾分儒雅之氣。他自幼飽讀詩書,本心懷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奈何科舉之路不順,幾經輾轉,憑藉著自己的學識與那股子認真勁兒,謀得了這鹽課司大使的職位。林致遠為人正直,眼裡揉不得沙子,對那鹽政中的種種亂象早就心懷不滿,只盼著能有機會好好整治一番,讓鹽法迴歸正軌,也讓百姓能吃上平價的鹽。
這日清晨,陽光灑在揚州城那熱鬧的街市上,街邊的店鋪陸續開門營業,鹽課司的大門也緩緩開啟。林致遠如往常一般,早早來到衙門,整理著案牘文書,準備開始一天的事務。這時,一位老衙役走了進來,滿臉無奈地對他說道:“林大人,您瞧瞧,這又是一堆鹽商遞上來的陳情文書,都說自家難處,希望咱們在鹽引、鹽稅上能通融通融呢。”林致遠皺著眉頭接過文書,翻看了幾頁,說道:“這些鹽商,平日裡仗著有些權勢背景,肆意違反鹽法,如今倒好,還來求情,哼,咱們可不能徇私舞弊啊。”老衙役嘆了口氣,說道:“大人說的是,只是這鹽政積弊已久,想要徹底清理,怕是難上加難吶。”
林致遠深知老衙役所言非虛,可他心中那股子執拗勁兒上來了,說道:“再難也得試試,如今朝廷都下了旨意要清理鹽法了,咱們身為鹽課司的官員,理當竭盡全力才是。”說罷,便埋頭仔細檢視起那些文書來,想要從中找出鹽商們違法違規的蛛絲馬跡。
沒過幾日,朝廷派來的清理鹽法的官員抵達了揚州城,領頭的正是戶部侍郎李嗣。李嗣為人剛正,對鹽政亂象也是痛心疾首,一到揚州,便召集當地的鹽政官員,傳達朝廷旨意,商討清理鹽法的具體事宜。林致遠在會上聽得格外認真,心中對李嗣的舉措十分贊同,想著終於能大刀闊斧地整治鹽政了。
會後,林致遠主動找到李嗣,行禮後說道:“李大人,下官林致遠,在這揚州鹽課司任職有些時日了,對本地鹽政亂象也略知一二,願為大人效犬馬之勞,協助大人清理鹽法。”李嗣打量了一下林致遠,見他眼神中透著真誠與堅定,便說道:“林大人有心了,如今這鹽法混亂,各方利益糾葛,清理起來絕非易事,你且說說你知曉的情況吧。”林致遠便將自己平日裡收集到的鹽商勾結權貴、私販餘鹽、搶佔鹽引等種種亂象一一道來,李嗣聽後,眉頭緊皺,說道:“果然如此,這些行徑嚴重擾亂了鹽政,必須嚴懲不貸。”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林致遠便跟著李嗣一行人開始了對揚州鹽政的全面清理。他們先是清查鹽商的鹽引情況,要求鹽商們如實上報手中鹽引的數量以及來源。可這一查,就捅了馬蜂窩,不少鹽商紛紛跳出來反對,聲稱自己的鹽引都是合法得來,若是清查,會耽誤他們的生意,影響生計。
有一位頗有權勢的鹽商王老爺,平日裡在揚州城橫行霸道,仗著和京城某位大員沾親帶故,根本不把鹽課司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