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事,多多修煉,而在日本,佛教卻成為了惡人的遮羞布和庇護傘。
畢竟要如何得到阿彌陀佛的庇佑、如何走到淨土都需要大量的財富,換句話來說,無論用何等手段只要有錢,最後都能登上極樂淨土。
這就導致了日本常會出現讓人啼笑皆非的一幕,惡人無所顧忌地為惡,然後將這些贓款捐給寺廟以求取死後的安寧。
但就算是在這樣扭曲的教義中成長起來的倭人也十分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在作惡,因此在聽到雷鳴和閃電的時候,他們會不由自主地生出了幾分畏懼。
“只是煙花而已!”最後一個登船的倭人頭領見狀大吼,“蠢貨,都沒見過煙火嗎?這些狡猾的唐人是在召喚幫手,你們動作再不快些就要被包圍了!”
真不怪這些倭寇沒見識,雖然爆竹的發明迄今已經有兩千餘年,但真正使用硝石的爆竹發明卻是在唐朝,新增著色劑的硝石火藥煙花正式登上歷史的舞臺更是要在宋朝中期,這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新生物品。
而且硝石還好,煙花的火藥原材料從火器出現開始便成為了重要的管制商品,即便是在國情相對寬鬆的宋朝也是如此,一般情況下只有皇宮內的造物局以及官方委託的個人機構方可製造。
而且燃放煙花對於木結構的房屋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尤其是如今的煙花噴射高度並不高,在墜落到地的時候可能仍然帶著火星,因此,在大宋每次燃放煙花都有名為潛火隊的消防人員嚴陣以待,否則以宋朝都城的建築密集程度,在煙花之後就是一場“火燒都城”供人觀賞。
在種種考驗下,就連大宋國也只有生活在汴京的居民才能看到煙花,燃放選擇的還多是臨水地區,更何況是在遙遠海外的日本,他們大部分對於煙花這個名詞都是隻聽其名未知其貌。
聽到天上燃放的就是煙火的時候,即便知道這很危險,也有幾個倭寇不由自主地抬起了頭。
“砰!”“砰砰!”又是兩聲巨響,兩道帶著長長拖尾,有如羅睺星一般的白光自黑色的高山中射出,斜斜穿過天空,向著大海的方向滑落。
“多麼綺麗的場景啊!”一個從登船開始便戰戰兢兢縮在一旁的青年抬起了頭,痴痴看著天空,“這就是盛開在天空的火之花吧?難以置信,這就是大明嗎?即便是這種地方,也能有火之花盛開。”
“蠢貨!”他的話剛剛落下,頭頂就被重重拍擊了一下,倭人頭領怒吼道,“這是訊號,快走!別發呆了,大明的船隊就要來了!”
他的反應不可謂不快,但還是來不及了,就在他準備放棄劫掠計劃返身回船的時候,原本遙遙矗立,安靜當指路標的燈塔光線忽然一變,從溫暖的暖黃色轉為了充滿警告意味的赤紅。
同時,兩道光柱遙遙向著他們這個方向射來,在作為標誌的煙花完全消隱在夜空中後,重新為大明的軍隊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倭人頭領脫口而出一句髒話,“快,動作快,別拿東西了,逃啊!”
他顧不上還有幾個下屬還在船上,一把抓住了最靠近的年輕人向自己的木板船跳去,然後往年輕人手上塞了一個船槳:“快點劃!放心,明朝的船行駛速度都非常慢,只要我們劃到燈照不到的地方就能脫困了。”
“不等他們了嗎?”第一次走上劫掠之路的青年抖抖索索地接過船槳,在驚恐之中回頭看向剛剛還被視為他們囊中之物的大船,他們來的時候一共有二十人,而現在船上只有兩人……不,三人。
就在他們說話間,一個同伴已經跳下水向他們的方向快速游來,青年忙伸手將他接應上船,那人上船抹了把臉上的水,立刻熟稔地拿起船槳一起加速。
多了一個人的力量,船航行的速度立刻增加,而同時,青年也聽到了夥伴們呼喊的聲音,他們在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