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更多的人就意味著有更多的可推廣物件。
他準備等他吃下這把的紅利之後就想法子出國去,畢竟比起相對比較閉塞的內陸,海外才是更廣闊的世界。
當然,這些事都要等他長大後才能做。在成長的過程中,木白也必須學習相關知識,並且進行資源的原始積累。
但他完全沒想到在那些考驗到來之前,面前竟然先出現了一個意料之外的難題。
——為什麼漢人的和尚不能吃肉?為!什!麼!
肉做錯了什麼?他們這兒的和尚都能吃,漢人的和尚怎麼就不能吃了?難道漢人的和尚不用上山下田,否則都是乾重體力活的,他們不吃肉哪來的力氣?
幾個問題在木白的腦袋瓜裡輪番打轉,最後化作了一個極其嚴肅的問題——那他還要當和尚嗎?感覺雖然隱秘度很高但幸福度很低的樣子。
就像大部分腦力派因為需要提供給大腦思考的能量所以基本都是甜食愛好者一樣,他們武力派基本都是肉食動物,畢竟肌肉的形成需要豐富的蛋白質嘛。
要是真的不能吃肉的話,那可是要了親命了。
……要不然還是再想想別的辦法吧,忽然不是很想站在大明這邊了呢。
王老先生見小少年整個人像霜打的茄子一樣,很有些生無可戀的味道,頓時一樂,再一看邊上的木文也是滿臉的同情,更是笑開了花。
“有這般難嗎?”雖然這麼問,但王老先生也知道孩子對於肉食的渴望基本是和甜食劃等號的,畢竟食以形補補,吃什麼補什麼,小孩正在快速生長期,對肉類的需求的確是比較大的。
他招招手,喚回了木白的神志,笑著寬慰道:“別想了,若真有那一日,便是你想要做和尚也做不了咯!”
“按照大明的規矩,除非是被遺棄在寺廟裡的嬰孩,男兒要過二十歲方能出家。”老先生看著再一次被雷劈到的木白,笑得很開心,“所以,你怕是要被迫還俗了。”
縱觀歷史,恐怕沒有誰能夠有比明朝的開國皇帝更豐富的人生經驗了,經歷過貧窮,做過放牛娃,出過家當過和尚,還混過□□。
正是這些來自於底層的社會經驗讓老朱清楚地知道百姓生活的艱難和困苦,同樣他也知道這個社會存在很多弊病,並且在執政後一直避免重走這些錯誤的道路。
所以,儘管他當年做過和尚,也受到過來自寺廟的庇佑,老朱在當了皇帝之後腦子卻是十分的清醒,他對僧道的管理一直都十分的嚴格,甚至到了嚴苛的程度。
首先,想出家必須經過釋教考試,透過了才會給發度牒,也就是和尚的身份證。同時,度牒也是和尚傳教的許可證,沒有這張度牒的和尚如果外出佈教也是一種違法行為。
其次,朝廷對出家的年齡還設了死線,尤其是對女性,規定了只有超過40歲方可申請參加考試。
此舉一方面是為了穩住稅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鞏固人口以及生產力,同時也是為了避免一些有辱斯文的事情發生,而最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惡人混入寺廟逃脫罪責。
按照如今的規矩,人一旦出家便屬於方外之人,其政治身份和社會地位都會發生變化,他們的管理權也由官府轉交到特殊部門。
因此官方的勢力在寺廟前面常會覺得縮手縮腳,不太得勁不說,還有什麼【人一旦出家前塵盡消】之類的潛規則在,在前朝就曾發生過僧道庇護亡命之徒的案例,因此朱元璋在這方面格外看重。
毫無疑問,木白這樣一個連《心經》都讀得有些磕絆的少年人是肯定過不了特殊考試的,而且有年齡死線在,哪怕明政府考慮到他們是剛歸化的部族給予優待恐怕也過不了。
用洪武大帝的話來說就是:年紀輕輕的出什麼家?這大好歲數的還不趕緊建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