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人員多是選擇在了空曠無圍牆之處操作,久而久之這調煤餅的法子就被當地人學會了。
民眾頓時紛紛要求直接購買煤粉,他們可以自己根據需要做餅子,還能省下些加工錢,於是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煤餅火熱出爐。
而在使用煤餅取暖的過程中,有人意外發現敲裂的煤餅燒的更旺,於是便在製作煤餅之時有意識在中間打上幾個洞,如此既能節省材料,又能加大火勢,可謂一舉多得。
這種狀似蜂窩的煤餅因為其燃燒完全價格便宜好抓取(煤餅有一丟丟難抓捏)一經發明很快就在全國推廣,當下成為了當季熱銷產品,甚至有些不差錢的人家也開始採購起了這種蜂窩煤用來烹飪。
而這一發明又反過來觸動了工坊,如今越來越有技術宅趨勢的工坊匠人們從蜂窩煤的造型得到了靈感,開始思考起了火焰燃燒的奧秘,並試圖透過類似手段,以達到提高火焰溫度的目的。
不過比起煤餅來說,有一樣東西要比它更火。
那樣東西就是——打毛衣。
由大明皇太子帶頭,各家貴女引流,不到一個冬天,這種用羊毛和棉花絞在一起的原始材料就隨著它保暖、方便的編制方法傳遍了大江南北。
毛衣的編織古已有之,最早是為了不浪費鞣製皮革時被剃下捨棄的牲畜毛髮,但到了後期人們便發現,用牲畜毛髮編織成的毛衣保暖性極佳,唯一的缺點就是有些刺面板,因此只在北方遊牧區域流行。
但現在,大明的商戶們卻推出了截然不同的產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