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考古發現,現代開封的城池底下疊著若干個時代的主要建築,清疊明、明疊元、元疊金、金疊宋、宋疊五代,如此一路疊到了戰國時期。
如果將地面做一個橫切面的話,開封府的地下簡直就是一冊朝代變遷史。從這點也可以看出,開封此地遭遇水患到底有多麼頻繁,而它的地理位置又有多麼優越,優越到人們寧可冒著可能存在的水患風險,也要在這裡繼續建城。
畢竟是北方少有的沃野千里,除非哪個皇帝腦子壞了,不然都不可能放棄這兒。
看在此地農產的份上,就算這裡是個大隱患,歷朝歷代的帝王也不得不摸著鼻子掏錢,縫縫補補又三年。
每年黃河都得淹個一兩次,哪年夏天沒人報災他還要納悶呢,自從做了皇帝之後洪武帝早就已經習慣了每年夏天的一波「驚喜」,不過今年的情況比較嚴重。
黃河水在開封決堤後淹了大半個河南,受災之眾幾乎波及了鄰近多個省份,洪武帝的反應不可謂不快,他立刻下令免除整個河南的稅糧,又派官員開倉賑災,控制災民停留原地等待支援,一系列操作熟練得令人心疼。
但河南的災後修建還沒完成,十月的秋雨一下,河南和北平齊齊爆發了大水。
北平是燕王的封地,作為皇子,燕王的反應自然要比需要上報朝廷得到批覆的普通省份更快,但問題是北平並非是膏腴之地,自救能力不足。
別看這兒以前掛了個元大都的名頭,但元朝在此定都後基本就沒費心照顧此處,大都的繁華完全是靠商人串聯起來的,等到元滅亡,商人轟然一散之後,這裡還是北邊那個鳥不拉屎的小城。
北地苦寒,能夠種植的糧食只有不怕寒又耐旱的麥、粟、菽,加上北平還是邊防重地,此處的百姓多為軍民,在時刻提防北邊來打穀草之餘還得抽出時間來訓練,自然不可能一心一意種田,收成更是普通。
不誇張得說,整個北平的財政收入和儲備糧草可能也就比燕王一家拿到的俸祿多那麼一點,甚至可能還比不上。在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燕王就決定拿出自己的俸祿放糧給受災民眾,同時他也趕緊寫信給老爹,單靠兒子的私房錢肯定hold不住,老爹快來幫忙啊!
洪武帝無奈,派駙馬都尉李祺去賑災,李祺走了一圈回來後表情有些古怪,他給洪武帝帶回了來自北平的「謝禮」——一個由各部落行商組成的商戶隊伍。
這些人所攜帶的正是洪武帝對草原指名需要的產品,也就是大量的煤礦。
而之所以這些人會被送到應天府而不是根據之前說好的在北平直接消化,是因為這些人在抵達北平後發現北平大水無暇他顧,於是動了歪腦筋想要做回老本行。
幸而,和草原上的鄰居打了多年交道的朱棣就算忙著治水,也沒放鬆對這些鄰居的提防,這些人還沒有什麼動作就被一網打盡。
於是,這些人的身份就從千辛萬苦跑來的商人轉為了打劫未遂的犯罪者,要怎麼處理就比較麻煩。下手輕了對不起自己,下手重了又不好交代,忙得嘴角起了一串燎泡的朱棣乾脆不去想怎麼平衡二者關係,直接把人打包送到了京城,讓老父親去苦惱。
老父親才不會苦惱呢,他將情況一鍵轉發給了兒子和孫子,美其名曰這是老爹對你們的考驗,木小白的眼睛都翻上天了,無奈這年頭做孫子真的是沒人權,只能捏著鼻子想著怎麼處理。
首先,比較麻煩的一點是,他叔叔出手早了點,按照大明的法令還真沒有「犯罪未遂」這一條,這些南來北往的商人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被提審的時候一個個都說自己是冤枉的,他們什麼也沒幹,是懷揣著巨大善意來到大明的,總之,自己就是大好人哇!
這話騙誰都不行,但誰讓提審他們的人是個小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