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司馬遷與史記(1 / 2)

小說:答題開始出自哪裡 作者:妖皇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約公元前86年),字子長,西漢夏陽人,是中國古代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以下是一些關於他的重要資訊:

1. 生平經歷:

早年求學:司馬遷自幼受父親司馬談教導,十歲便可學習並誦讀古文。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分別拜師於董仲舒、孔安國,學習《公羊春秋》與《古文尚書》,為撰寫《史記》奠定基礎。

遊歷四方:二十歲時,在父親的鼓勵下,司馬遷開始漫遊江淮、黃河、泗水等地,訪問名勝古蹟,瞭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和歷史傳說,“網羅天下方史舊事”。這為他日後撰寫《史記》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仕途經歷:約公元前122-116年,司馬遷被封為郎中,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公元前111年(元鼎六年),他受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南,籌劃新郡的建設。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馬遷繼承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廣泛閱讀國家藏書,並且經常陪漢武帝四處巡視,更利於他蒐集歷史資料。

遭受腐刑:公元前99年(漢武帝天漢二年),李陵率兵五千與匈奴作戰,因寡不敵眾投降匈奴。司馬遷為李陵辯解,觸怒漢武帝,被判死刑。後因無錢贖罪,受了腐刑。這是他人生中的重大挫折,但他忍辱負重,繼續撰寫《史記》。

完成巨著: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司馬遷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撰寫《史記》。公元前93年(太始四年),他完成了《史記》的撰寫,時年約53歲。約公元前86年(武帝末年),司馬遷逝世。

2. 主要成就——《史記》:

史學地位:《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起五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它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創作理念,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構成了完整的歷史體系,為中國歷史學奠定了獨立的地位,被稱為“紀傳體”之祖,也是“二十五史”之首。

文學價值:《史記》的傳記語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是優秀的傳記文學作品,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 歷史影響:

文學傳統:司馬遷樹立了以紀傳體為主要形式的文學傳統,後世許多正統歷史書都採用或仿效了紀傳體形式,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或變化。

精神傳承:他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關心人的命運和幸福,體現出的人文主義精神和史家精神,為後世史學家和文學家所敬仰和傳承。他忍辱負重、堅持完成《史記》的精神,也激勵著無數人在困境中堅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下是關於它的詳細介紹:

1. 基本資訊:

名稱:又名《太史公書》《太史公記》《太史記》,“史記”之名在東漢末年逐漸被廣泛使用。

作者:司馬遷,字子長,誕生於史官世家,父親司馬談也是史官,對他影響深遠。

篇幅字數: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創作時間:歷時約14年,大約從公元前104年開始撰寫,至公元前91年或公元前90年成書。

2. 內容構成:

本紀:共十二篇,記載“天下”統治者的事蹟,是全書的總綱,採用編年體敘事。其中包括先秦時期帝王事蹟五篇(五帝、夏、商、周、秦),秦漢時期帝王事蹟七篇(秦始皇、項羽、漢高祖、呂太后、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值得注意的是,項羽和呂太后雖未稱帝,但在司馬遷眼中他們的影響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