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再加上戰時臨時徵召的鮮卑騎兵,應該足夠未來可能的戰事了。
趙驥北伐時帶了一萬人進入關中,還有趙雲舊部一萬人,後來在關中新募了一萬人,現在共有三萬人馬,以關中的人口和整編歷次大戰中俘虜的魏軍,再湊出兩萬人並非什麼難事。
比擴軍更重要的是下一步的戰略方案,之前隱蕃獻上的聯姻借勢之計,現在看來簡直就是不折不扣的餿主意,整個關中軍團必須儘快確定未來的發展方向。
西邊的涼州、南邊的益州是肯定不能動心思的,如果蜀漢爆發內戰的話,最開心的應該就是曹叡了,這是趙驥絕不會去做的事,而且他現在也無力在東拒曹魏的同時與諸葛亮打一場內戰。
東邊的洛陽是曹魏的帝都,屯駐有重兵,根本不是趙驥目前有能力一口吞得下去的,面對司馬懿率領的魏軍主力,能守得住函谷關一線就算萬幸了。
目前看來只能搶在諸葛亮擁天子進入關中前,往北去把幷州打下來作為根據地了。
趙驥這樣思考的前提是諸葛亮會按照原本的歷史程序死於公元234年,也就是趙驥預計還都長安後不久的時間,然後再趁著諸葛亮新喪,設法謀取蜀漢朝廷的控制權。
只不過這樣就會把辛苦經營多年的關中整個讓出去,而且其中的變數太大了,以諸葛亮這樣精明的政治家,不可能在他過世前不做安排留個後手對付自己。
趙驥思來想去也找不到破局的辦法,他感覺自己就像被關進籠子裡的老虎一樣,空有利爪尖齒,卻有勁無處使。
最後還是隻能用老辦法——集思廣益。
趙驥召集幕僚集體商議,誰知這次眾人討論了幾日下來也都束手無策,就在為難間,河東太守陳祗忽然一紙書信送來長安,說是要為趙驥舉薦一位大才。
趙驥有些納悶,河東的世家子弟是自己親自篩過一遍的,如裴徽、毋丘秀等史書留名的人已經受到起用了,難不成是個空抱才華,卻原本在歷史上籍籍無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