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一戰後,上虞、嵊州、餘姚等周邊諸縣風起雲湧。
游擊隊分兵深入廣大農村地區,解散當地清鄉隊,然後按照之前的成功經驗,組織成立村民委員會取代鄉紳宗族統治,取消村民們過往簽訂的高利貸和高佃租,把集中在地主手頭的生產資料重新分配。
同時,在優待軍屬、官兵平等、公家包乾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導下,大量年輕人踴躍參軍,游擊隊不僅在短時間內就迅速充實了編制,各村的民兵小隊也全部組建完成。
四明山游擊隊總兵力目前已經達到了千人規模,共編成三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連、一個特務連。
步兵營戰鬥兵員全部棄用梭鏢配發步槍,同時在營下面設一個火力連,集中裝備三挺輕機槍和一挺重機槍,由營部根據需要在戰時分配到連。
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游擊隊的機槍數量相比於總兵力短缺得實在太多,無法做到國軍那樣裝備到連。
比如,國軍中央軍每個步兵營下面通常會設一個機槍連,裝備重機槍六至八挺,輕機槍是直接下到連排,滿編配齊的話,一個連會裝備輕機槍九挺。
游擊隊炮兵連集中裝備全部的三門53式迫擊炮,53式迫擊炮仿製至前蘇聯的pm37型炮,口徑82毫米,全重53公斤,可以由騾馬或人力運輸,能夠符合游擊隊當前的後勤保障能力。
特務連則全員裝備50式衝鋒槍,負責承擔戰時的偵察、破襲、警衛等特殊任務。
隨著編制的擴大,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專業人才奇缺,不僅缺經驗豐富的指揮員,更缺炮兵、通訊、情報、醫療等方面的技術人員。
比如,此戰繳獲了兩部電臺,但全隊只有原來張為民的報務員辛玥一個人會使用,而急救員甚至是外行張詩陽客串的。
這些專業技術人員在民國時走到哪裡都是寶貝疙瘩,若非信仰堅定的人,根本不會考慮加入游擊隊。
就在趙驥愁得都快睡不著覺的時候,杜斌彬興沖沖地快步走進指揮部:“好事來啦!好事來啦!”
“好事?什麼好事?”
“有我們自己的同志上山來尋找組織啦!快跟我一起去迎一迎!”
不待多解釋,杜斌彬就強拉著趙驥出了門,只見山道上遠遠走來十餘人。
趙驥上前逐一和對方握手客套道:“歡迎,歡迎”。
杜斌彬在旁指著最前面一人介紹說:“這位是文景同志,他也是原七軍團的老兵,東征攻開啟化縣時負了傷,被留置在百姓家裡養傷”。
文景有些激動地緊了緊握住的手:“我在鄉下聽說了游擊隊在四明山打敗保安團的訊息,這就趕緊上山來了”。
“文景同志以前是做什麼的?班長?排長?”
“都不是,我是炮兵”。
炮兵!趙驥本來已經鬆開了握緊的手,一聽就又複用力緊緊握住:“太好了!這可救了我的命了!”
井岡山走出來的老炮兵可沒一個是善茬,因為紅軍攏共就沒幾門炮,不是神炮手根本就別想摸得到炮邊邊。
有了文景這顆種子,四明山的土壤裡很快就能萌生出更多的新炮兵。
趙驥又和其餘的人一一握手,他們都和杜斌彬情況差不多,是浙江地下交通站的同志,之前因為身份暴露而不得不四處潛藏躲逃,在四明山戰事的訊息傳開後才急著找上山來。
這批人裡面技術人員不少,既有報務員也有聯絡員,而且他們之前的公開身份更是各種職業都有,教師、裁縫、廚子……甚至還有一個會照料牲口的馬伕。
接待完新同志,趙驥趕緊把杜斌彬拉進指揮部:“就在剛才,我有了個想法,跟你商量一下看行不行得通”。
“隊裡現在人才奇缺,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