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6章 年 袁世凱倒臺局勢變(1 / 4)

小說:當乞丐的圖片 作者:5路偷懶

1916年,中國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風雲變幻,局勢動盪不堪。袁世凱倒臺之後,整個國家彷彿從一場噩夢之中漸漸甦醒,卻又陷入了新的迷茫與混亂。

此前,袁世凱妄圖復辟帝制,倒行逆施,其稱帝之舉引發了全國上下的強烈憤慨,護國運動隨之風起雲湧。在護國軍以及各界愛國力量的頑強抗爭下,袁世凱內外交困,最終被迫取消帝制,可他的種種惡行已然將國家拖入了更深的泥沼。國內政治秩序一片混亂,北洋軍閥內部各派系失去了袁世凱這個“核心”,開始爭權奪利,割據一方,妄圖瓜分地盤,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使得戰火在多地燃起,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經濟方面,連年的戰亂和袁世凱統治時期的橫徵暴斂,讓民族工商業遭受重創,大量工廠倒閉,工人失業,傳統農業也因為戰亂破壞、苛捐雜稅而萎靡不振,糧食產量銳減,百姓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生活苦不堪言。

據當時的歷史文獻資料記載:“丙辰歲,袁氏既倒,然國中未得安寧,軍閥混戰,政令難通,民生凋敝,有志之士鹹望重整山河,再造共和之盛景,然道阻且長,艱難萬分也。”可見,袁世凱的倒臺並未即刻給中國帶來和平與穩定,反而是開啟了一段更為複雜、艱難的時期,各方勢力角逐,國家急需重新尋找前行的方向。

葛明,時年四十出頭,是一位經歷過諸多風雨的革命志士,性格沉穩且極具洞察力,對國家命運始終懷揣著深深的憂慮和強烈的責任感。早年參與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以及護國運動,在槍林彈雨中為民主共和的理想拼搏,身上留下了多處戰爭的傷痕,可他那顆為國家謀復興的心從未改變。

年初,葛明身處北京。這座曾經象徵著權力中心的城市,如今卻瀰漫著一種惶惶不安的氣息。街頭巷尾,人們談論的都是袁世凱倒臺後的局勢變化,各路軍閥的動向,以及未來國家的走向。葛明望著這熟悉又陌生的景象,心中五味雜陳,他深知,此刻的中國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而自己必須要有所行動,哪怕力量微薄,也要為國家的安定出一份力。

葛明憑藉著自己在革命過程中積累的人脈和威望,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愛國人士頻繁相聚,商討如何在這混亂的局勢中推動民主共和的真正實現,遏制軍閥混戰的局面。他們常在一些隱蔽的場所,如破舊的茶館後院、偏僻的書局閣樓等地碰頭,每次見面,氣氛都凝重而嚴肅。

“如今袁世凱是倒了,可這北洋軍閥們各自為政,打來打去,受苦的還是咱老百姓啊。咱們得想辦法讓他們放下武器,坐下來好好談談,共同為國家的建設考慮呀。”一位年長的學者模樣的人憂心忡忡地說道。

葛明皺著眉頭,輕輕嘆了口氣:“談何容易啊,這些軍閥眼裡只有地盤和權力,哪會輕易聽咱們的。不過,咱們也不能就這麼看著不管,得先從輿論入手,喚起民眾的覺醒,讓大家都明白國家現在的困境,給軍閥們施壓才行。”

眾人紛紛點頭,於是,葛明開始投身到宣傳民主共和理念、揭露軍閥混戰危害的工作中。他撰寫文章,透過一些還在堅持正義的報社發表,言辭犀利地批判軍閥們的自私自利,呼籲各界團結起來,維護國家的和平與穩定。

他的文章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許多普通民眾看後,對當下的局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紛紛表示支援葛明等人的主張。然而,這也引起了一些軍閥的不滿和警惕,他們視葛明為眼中釘,肉中刺,開始對他進行暗中監視和威脅。

有一回,葛明像往常一樣去報社送稿件,剛走到報社門口,就感覺有人在跟蹤自己。他不動聲色地走進報社,將稿件交給編輯後,從報社的後門悄悄離開,然後七拐八拐地走進了一條小巷子。可那跟蹤的人似乎很熟悉這一帶的地形,依舊緊追不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