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1章 年 近代思想啟蒙的萌動(1 / 4)

1891年,光緒十七年,當時的中國正處在一個新舊思潮激烈碰撞、內憂外患交加的艱難時期。西方列強的侵略讓國家主權不斷喪失,簽訂的諸多不平等條約如沉重枷鎖,束縛著中國的發展,鉅額賠款、通商口岸的被迫開放,使得國內經濟愈發凋敝,傳統的農耕經濟和手工業在洋貨衝擊下搖搖欲墜。洋務運動雖已開展多年,可在封建體制的重重桎梏下,其成效未能從根本上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狀況。然而,也正是在這與西方頻繁接觸的過程中,西方的思想文化開始逐漸傳入國內,一些有識之士開始覺醒,認識到僅靠學習西方的器物遠遠不夠,還需啟迪民智,從思想層面進行變革,於是近代思想啟蒙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萌動,進步知識分子們透過創辦報刊、開設學堂、翻譯西方書籍等方式,努力傳播民主、科學等先進思想,試圖打破封建思想的牢籠,為國家找尋新的出路,只是這一過程面臨著守舊勢力的強烈抵制,前行之路佈滿荊棘。

《光緒朝思想啟蒙紀要》記載:“十七年,國中思想啟蒙漸起,有識之士設報館,編書刊,譯西書,開民智,倡民主、科學之思想,以破封建之桎梏,然守舊者眾,每有舉措,常遭非議,推行維艱,然志士之心,未曾稍懈也。”從這段文獻資料中能清晰看出,在這一年思想啟蒙雖已漸漸興起,那些有抱負的知識分子積極開設報館,編寫各類書刊,翻譯西方的書籍,一心想要開啟民眾的智慧,倡導民主與科學思想,以此來衝破封建思想的束縛。但無奈守舊的人太多了,他們思想僵化,秉持著傳統觀念,只要進步人士有新的舉措,往往就會遭到這些人的非議和反對,導致這些思想啟蒙的行動推行起來十分艱難。不過,即便如此,那些懷揣著改變國家命運理想的志士們,依舊沒有絲毫懈怠,仍舊在艱難中奮勇前行。

阿才,是個性格溫和且頗具耐心的年輕人,他做事總是不慌不忙,有條有理,哪怕遇到再棘手的事兒,也能沉得住氣,一點點去想辦法解決。他為人忠厚老實,身邊的人都覺得他靠譜,願意和他打交道。阿才在一家書局裡當夥計,平日裡的工作就是幫忙整理書籍、招呼客人,在這個過程中,他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書籍,也漸漸對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常會在閒暇時間翻閱那些書本,汲取知識的養分。

這一年,書局裡來了一位常客,是個戴著眼鏡、穿著長衫,看著頗有學識的先生。這位先生每次來都會挑選一些介紹西方思想文化的書籍,阿才覺得好奇,便主動和他攀談起來。一聊才知道,這位先生是一位進步的知識分子,正參與著一些思想啟蒙的活動,他覺得只有讓更多的國人瞭解西方先進的思想,咱們國家才能真正擺脫困境,走向富強。阿才聽了他的話,心裡深受觸動,覺得自己之前雖然也看書,可都是囫圇吞棗,沒怎麼深入思考過這些事兒,現在聽這位先生一說,好像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對外面的世界和新思想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從那以後,阿才只要一有空,就會找這位先生聊天,向他請教關於西方思想文化的各種問題。先生見阿才如此好學,也很樂意給他講解,給他講西方的民主制度是怎麼回事,科學知識又是如何改變人們生活的,還給他介紹了一些國外的歷史故事,阿才聽得津津有味,越發覺得這些新知識太有意思了,也越發意識到思想啟蒙的重要性。

有一回,先生邀請阿才去參加一個小型的讀書分享會,說是會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討論一些新的思想觀點,交流讀書心得。阿才欣然答應了,懷著激動又忐忑的心情來到了聚會的地方。那是一間不大的屋子,裡面已經坐了十幾個人,大家都帶著自己最近讀的書,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神情。阿才剛坐下,就聽到大家開始熱烈地討論起來,有人分享著自己讀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的感悟,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讓他深刻認識到咱們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