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際網路升級有條不紊,資訊保安防護逐步築牢,為星際文明的資訊交流保駕護航之際,蘇然把目光投向了星際農業——這一關乎星際民生根基、維繫無數生命存續的關鍵領域。當下,星際農業深陷困局,傳統農耕模式在浩瀚宇宙的嚴苛環境下舉步維艱,糧食產量波動劇烈,供應危機如影隨形,亟待一場全方位、深層次的革新,重塑星際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星際間土壤條件差異巨大,多數星球土壤貧瘠荒蕪,缺乏氮、磷、鉀等基礎養分,質地也不利於農作物紮根生長。有的星球土壤呈強酸性或強鹼性,腐蝕性極強,普通種子剛入土便被“毒”死;還有的星球地表佈滿沙礫、岩石,堅硬無比,開墾難度超乎想象,傳統農具一碰即損,根本無法開展大規模種植,極大限制了農作物的播種範圍與產量。
水源分佈不均且水質複雜,是星際農業的又一“攔路虎”。部分星球水資源極度匱乏,河流乾涸、湖泊見底,地下水深埋千米之下,開採成本高昂;而有些星球雖有水,卻被嚴重汙染,含有重金屬、放射性物質以及各種未知外星微生物,未經淨化處理,別說灌溉,牲畜飲用都性命堪憂,農作物吸收後更是會發生變異、壞死,嚴重威脅糧食質量安全。
宇宙輻射與極端氣候肆虐,考驗著農作物的生存極限。星際空間中,紫外線、伽馬射線等輻射無孔不入,輕易穿透大氣層,損傷農作物細胞內的 dNA,致使基因突變、畸形生長;酷熱、嚴寒、狂風、暴雨等極端天氣交替登場,毫無規律可循。一場突如其來的星際風暴,能瞬間將大片農田夷為平地,成熟作物顆粒無收;長時間的高溫乾旱,讓土地乾裂,莊稼枯萎,農民一年心血付諸東流。
傳統農作物品種難以適應星際環境,生長週期長、產量低、抗逆性差。地球常見的小麥、水稻,移植到其他星球后,因水土不服,植株弱小,病蟲害頻發,收成銳減;即便精心侍弄,從播種到收穫耗時漫長,無法滿足星際居民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糧食缺口持續擴大,饑荒陰影籠罩部分星球。
星際農業技術研發滯後,機械化、智慧化水平遠低於星際工業。現有的農用機械笨重大型,靈活性差,難以在複雜地形作業;智慧灌溉、施肥系統普及率低,農民大多憑經驗勞作,精準度欠佳,資源浪費嚴重。而且,生物防治技術不成熟,面對外星害蟲的瘋狂侵襲,缺乏特效防治手段,農藥濫用又汙染環境,陷入惡性迴圈,進一步削弱農業生產效益。
蘇然深知星際農業問題的緊迫性與嚴重性,決意以星際商業聯盟為核心引領,召集星際農業專家、科學家、工程師、農學家以及各星球農業部門代表,齊聚聯盟總部那間洋溢著希望與挑戰的農業戰略規劃室。眾人圍坐於巨型星際農業全息沙盤旁,圍繞土壤改良、水資源管理、品種選育、技術升級、災害防控五大核心議題,開啟一場高屋建瓴、乾貨滿滿的研討,全力勾勒星際農業革新與糧食安全保障的宏偉藍圖。
“土壤改良是星際農業的基石,要研發高效土壤改良劑,藉助生物、化學手段重構土壤生態。針對酸性土壤,投放鹼性中和劑,搭配固氮、解磷細菌,提升土壤肥力;對沙質土壤,加入有機粘結劑,增強土壤團聚性,利於作物紮根;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耐鹽鹼、抗貧瘠的先鋒植物,種植後改良周邊土壤環境,逐步擴大可耕種面積。”農學家目光篤定,手持土壤改良劑樣本,字裡行間滿是對肥沃土壤的憧憬。
“水資源管理需開源節流,構建多元供水體系,同步淨化汙水再利用。研發新型海水淡化技術,降低成本,將星際鹹水轉化為可灌溉淡水;收集雨水、露水,建設蓄水設施,充分利用有限水資源;開發智慧節水灌溉系統,依據作物需水特性精準供水,杜絕浪費;設立汙水處理廠,採用奈米過濾、生物降解等先進工藝,去除水中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