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包拯(1 / 2)

小說:藥命時空豆瓣 作者:火星村人

安達從系統得知包拯的一生資料,能名垂千古的人,必定有過人之處。

一、包拯生平

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

早年經歷:

包拯出生於官僚家庭。自幼勤奮好學,熟讀儒家經典。

天聖五年(1027 年),包拯考中進士,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父母年邁,包拯辭官回家贍養父母。

幾年後,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

景佑四年(1037 年),包拯赴京聽選,獲授天長(今屬安徽)知縣。

為官生涯:

包拯在地方任職期間,以公正廉潔、執法嚴明著稱。他善於斷案,明察秋毫,不徇私情,為百姓伸張正義。

慶曆元年(1041 年),包拯調任端州(今廣東肇慶)知府。端州出產硯臺,此前的知府趁著進貢大都斂取是貢數幾十倍的硯臺,來贈送給當朝權貴。包拯命令製造的硯臺僅僅滿足貢數,他在任滿一年沒拿一方硯臺回家。

後入朝擔任殿中丞,又歷任監察御史裡行、監察御史等職,彈劾權貴,整頓吏治。他曾七次彈劾酷吏王逵,最終使其被罷官。

包拯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他還曾出任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整頓地方財政。

嘉佑元年(1056 年),包拯權知開封府。他改革訴訟制度,大開正門,使得百姓能夠直接向他申訴冤情,杜絕了吏役的欺瞞行為。在開封府任上,包拯執法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京城的秩序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晚年及去世:

包拯在朝廷中歷任三司使、樞密副使等要職。

嘉佑七年(1062 年),包拯在樞密院視事時,突然得病。同年五月,包拯病逝,終年六十四歲。仁宗親臨弔唁,併為其輟朝一日。追贈禮部尚書,諡號 “孝肅”。

二、包拯的遺憾

未能徹底改變官場腐敗風氣:儘管包拯一生致力於打擊貪官汙吏,整頓吏治,但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官場腐敗現象依然嚴重。他的努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懾作用,但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官場的風氣。

未能實現富國強兵的理想:包拯關心國家安危,提出了練兵選將、充實邊備等建議,但由於各種原因,這些建議未能得到充分實施。宋朝在軍事上的弱勢依然存在,未能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這可能是包拯的一大遺憾。

個人力量有限,無法解決所有社會問題:包拯雖以公正廉潔、鐵面無私著稱,但他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面對社會上的諸多問題,如貧富差距、民生疾苦等,他無法一一解決。他可能會為自己不能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而感到遺憾。

安達思考著,見到病床上的包拯,憔悴知己,身體遭受病魔的折磨,精神遭收到當時風氣的影響,懊悔不已,自己未能實現心中的理想,未能完成上天交代的任務,暗自嘆息。

安達的出現,讓他一驚,很快就鎮定了。

“你是何人?從何而來?”

安達恭敬地,行了一禮,“不敢期滿,我是另一時空的晚輩,是1000多年後的人。”

“今日前來有何貴幹?”

“特為包青天而來。”

“為何,我自知命不久矣,恐怕幫不上你了。”

安達整理一下思路,說道。“我有一法,可以讓你在另一個時空復活,我已經復活20多位不同時空的名人。在我的時空,繼續發揮自身的才華。”

包拯黯然說道。“我恐怕無能為力,當今的朝廷,我盡心盡力,未能徹底改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