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在進行中,奧斯曼的民族大團結運動也沒有停歇。
傷亡人數也在日益增多,今天已經是1919年10月3號了,阻力也是越來越大了。
因為已經沒地跑了,還有人開始往回跑了,願意學習奧斯曼語了,可惜遲了點。
經過24天的民族大團結運動,合計驅離阿拉伯人536萬,波斯人200萬。
奧斯曼軍隊傷亡4萬餘人,平民傷亡據不完全統計約有60萬人。
也就是在今天,經過13天的調解,調解談崩了,英國人左一句剋制,右一句和平,就是沒有一句有用的話。
最有可能接受阿拉伯人的法國,也因為政府的倒臺,所有談好的全崩了。
等於是各方都談了個寂寞。
而受到難民潮衝擊的埃及秩序已經處於崩潰狀態了,好處是沒有人去反對英國了,壞處是也沒人去生產了,英國在埃及的統治陷入了虧本狀態。
但是由於蘇伊士運河這個戰略要地的存在,英國人還想再掙扎掙扎。
至於伊朗共和國,自打奧斯曼的民族大團結運動開始後,就顯得十分佛系,對於進入伊朗境內的波斯同胞,紛紛給予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後。
送往了蘇俄,阿富汗和印度,蘇俄對此表示十分的抗拒,拒絕接納。
而阿富汗遭受波斯數百年的統治,又剛剛從英國獨立,還和蘇俄建立了友好關係。
但是對於波斯人他們保持著友好的態度,積極為波斯人提供庇護和中轉,大批的波斯人直接或間接的湧入了印度西北部。
這些人都受到了英國人的歡迎,因為印度已經亂了,只有更亂了,趕跑英國人不再是唯一的目標後,英國人才又有制約雙方,進行靈活外交政策的餘地。
於是在1919年10月4日下午,經過英國人的示意,內志王國正式向奧斯曼帝國宣戰了。
隔天埃夫利克·曼弗瑅就從前線趕回來了,同眾人一起商議如何處理內志問題。
“陛下,內志境內全是大面積的沙漠,人影難覓,奧斯曼歷史上曾多次用兵,但是都因為茫茫沙海,而失敗了。”埃夫利克·曼弗瑅率先發言道。
“並且此次因為我國的民族大團結運動,現在已經有超過300萬阿拉伯人進入了內志境內。”
“這些人會為他們提供充足的勞動力和足夠的兵源,但是也會極大的衝擊他們的政治體系,以及他們的資源儲備情況。”
“在沒有外界支援的情況下,根據我國的情報人員,傳回來的訊息,最多兩個月的時間,內志就會徹底的崩潰。”
“並且他們剛剛經過連年的征戰,而且征服漢志的行動還被英國強硬叫停,致使內志沒有覆滅漢志。”
“出於種種因素考慮,臣下認為他們的宣戰更多的是一種政治上的作秀。”
“現在哈撒地區被他們租借給了英國,其他地區都需要經過大面積的沙漠地帶。”
“他們應當是同樣認為我國不可能花費大力氣去進攻他們的,因為我們現在正在調整國內的民族結構。”
“併為此驅離了大量的阿拉伯人,而且這些阿拉伯人大多都湧入了內志。”
“如果我們再去入侵他們,那麼我們此次民族結構調整將沒有任何意義,反而加劇了民族仇恨,更不利於民族同化了。”
“所以他們才敢對我國進行宣戰,樹立起阿拉伯人保護者的旗幟。”
眾人皆是比較認同這個說法的,於是眾人紛紛保持沉默,以表示他們的意見。
阿雷·斯特也是點了點頭,認為的確是有這個可能,畢竟不是誰都有勇氣去打一場必輸的戰爭的。
現在的奧斯曼正是處於心高氣傲的階段,可不是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