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努力並沒有立即帶來顯著的效果。店鋪的流量增長緩慢,訂單量依然稀少,試點農戶開始對他們的能力產生懷疑,甚至有農戶想要退出合作。
在資金方面,銀行貸款的申請一直沒有透過,他們不得不尋求其他的融資渠道。親戚朋友能借的錢都借遍了,可仍然無法滿足電商發展的資金需求。
吳林想到了與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合作,以獲得資金支援和技術指導。但在與企業洽談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企業提出的合作條件十分苛刻,不僅要求佔據較大的股份,還對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有諸多限制。
葉立航和吳林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接受這些條件,雖然能解決眼前的資金問題,但可能會失去對電商專案的主導權;如果拒絕,資金缺口將無法填補,專案可能會陷入停滯。
在物流配送方面,儘管與多家物流公司進行了多次溝通,但高昂的快遞費用依然難以降低。而且,由於鄉村地理位置偏遠,配送時效無法得到保障,很多客戶因為收到貨物的時間過長而選擇退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葉立航和吳林考慮在村裡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點,但這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購買車輛和聘請配送人員,他們根本無力承擔。
家庭方面,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越來越差,老師多次找家長溝通,但葉立航和吳林總是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法按時參加家長會。孩子感到十分失落,認為父母不再關心自己,與他們的關係逐漸變得疏遠。
父母的身體也越來越不好,需要經常去醫院看病。他們無法陪伴在父母身邊,只能拜託鄰居幫忙照顧。面對家庭的困境,葉立航和吳林內心充滿了愧疚和無奈。
與此同時,他們在鄉村電商發展的過程中還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一些大型電商平臺已經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他們的小店鋪在價格、品牌和服務等方面都處於劣勢。
葉立航和吳林決定突出本地農產品的特色和優勢,主打綠色、有機、原生態的品牌形象。但要讓消費者認可並接受這個品牌,需要投入大量的宣傳和推廣費用,這又讓他們陷入了資金短缺的困境。
儘管困難重重,但葉立航和吳林從未想過放棄。他們堅信,只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讓鄉村電商發展壯大。
他們繼續努力,不斷尋找新的突破點。葉立航和吳林積極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直接向消費者展示和銷售本地農產品,積累客戶資源。他們還與一些網紅和直播帶貨達人合作,透過直播的方式推廣農產品,提高店鋪的知名度。
同時,他們向政府相關部門反映鄉村電商發展的困難和需求,爭取政策支援和專案扶持。在村裡,他們組織村民成立合作社,共同參與電商專案,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
未來,他們期待著鄉村電商能夠蓬勃發展,成為帶動鄉村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同時,他們也希望能夠在事業成功的同時,修復和改善與家人的關係,讓家庭重新充滿溫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