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航和吳林在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道路上努力前行,雖然已經做出了諸多努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他們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
他們發現,儘管垃圾分類和回收機制已經初步建立,但村民的分類準確率仍然不高。一些村民對不同種類垃圾的區分不夠清晰,導致回收後的垃圾還需要再次分揀,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
為了提高分類準確率,葉立航和吳林決定加強宣傳教育的力度。他們在村裡設定了更多的宣傳標語和海報,詳細說明了各類垃圾的分類方法。吳林還組織了小學生垃圾分類知識競賽,透過孩子們的參與來帶動家庭的重視。葉立航則利用村裡的廣播,每天定時播報垃圾分類的小常識和優秀家庭的分類經驗。
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隨著垃圾產生量的增加,現有的垃圾桶數量顯得不足,垃圾經常溢位,影響了周邊環境。他們緊急購置了一批新的垃圾桶,但在放置位置的選擇上,引發了村民之間的爭議。
有些村民認為垃圾桶離自己家太近,會有異味和蚊蟲滋生;有些則覺得太遠,不方便投放。葉立航和吳林不得不挨家挨戶地聽取意見,綜合考慮各方因素,最終確定了合理的垃圾桶分佈方案。
在汙水治理方面,雖然汙水處理設施已經建成,但由於部分管道老化和損壞,出現了汙水洩漏的情況。葉立航和吳林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排查和修復,但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
吳林積極向政府相關部門申請維修資金,葉立航則聯絡施工隊伍,儘快展開維修工作。在等待資金和施工的過程中,他們採取臨時措施,儘量減少汙水洩漏對環境的影響。
同時,他們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汙水問題,還需要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減少汙水的產生。於是,他們開展了節約用水和減少汙水排放的宣傳活動,鼓勵村民採用環保的生活方式。
在推廣生態農業的過程中,雖然有部分村民嘗試了生態種植方法,但由於市場對生態農產品的認證標準較高,他們的產品難以獲得相應的認證和高附加值。
葉立航和吳林決定幫助村民建立生態農產品合作社,統一進行生產管理和質量控制,以達到認證標準。但合作社成立初期,在管理和運營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如成員之間的分工不明確、利益分配不均等。
吳林制定了詳細的合作社規章制度,明確了成員的權利和義務。葉立航則邀請專業的管理顧問為合作社提供指導,解決運營中的難題。
在綠化工作方面,儘管村裡種植了大量的樹木和花草,但由於缺乏專業的養護知識和技術,部分植物生長狀況不佳,甚至出現死亡的情況。
他們邀請林業專家到村裡進行現場指導,教授村民養護技巧。葉立航組織村民成立養護小組,定期對植物進行修剪、澆水、施肥和病蟲害防治。吳林負責採購養護所需的物資和裝置,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但在養護過程中,又遇到了極端天氣的影響,如干旱、暴雨等,給綠化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他們不得不根據天氣情況及時調整養護措施,增加防護設施。
在改善鄉村生態環境的同時,葉立航和吳林還面臨著村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援。一些村民認為這些工作增加了他們的負擔,沒有直接帶來經濟效益。
為了改變村民的觀念,葉立航和吳林組織村民代表到其他生態宜居的鄉村參觀學習,讓他們親身感受良好生態環境帶來的好處。吳林還舉辦了生態宜居鄉村建設成果展,展示了村裡環境改善後的變化和潛在的發展機遇。
葉立航則與村裡的企業和商戶溝通,鼓勵他們參與到環境保護中來,共同打造綠色產業。但一些企業擔心環保投入會增加成本,影響經濟效益,積極性不高。
他們不斷向企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