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是理性主義當道,然而,有些內容稱得上豐富深刻的著作,作者大都是有名的醫生和教士。還是記載了吸血鬼迷信的種種現象,甚且加以編寫和分析。
1679年,第一部論著在德國萊比錫(leipzig)出版,書名是《死者咀嚼現象之歷史和哲學》,作者是羅爾(philiprohr)。他把死者在墳墓裡咀嚼的現象,解釋成魔鬼附身。
18世紀,有些人贊同羅爾的超自然觀點。另一些人則以理性的名義予以駁斥,把這些現象歸結為迷信和無知。這本書在兩派之間掀起激烈的論戰。
此外,萊恩夫特創作的《隨意在墳墓裡咀嚼的屍體》,1728年在萊比錫出版後就成為名著。萊恩夫特在書中駁斥了羅爾的論點。認為就算死人能夠影響活人,但再怎麼樣也不可能在活人面前現出原形,而魔鬼也不可能進入死人的*。
帕奧勒事件發生以後,坊間冒出許多論著,其中有兩本著作值得一提:一是1732年斯托克(christianstock)所寫的《論吸血的體》,另一是1733年佐普(johannheinrichzopf)的《論塞爾維亞的吸血鬼》。
教會無意中讓吸血鬼迷信成為合理的事
面對這樣一大批的“科學”論著,教會不可能保持緘默。
當時頗負盛名的一本著作,便是出自一位教士之手,他是塞農(senones)修道院的院長卡爾梅(domaugustincalmet),以註解《聖經》聞名。他的書名叫《論匈牙利、摩利維亞等地的附體鬼魂、被開除教藉的人、吸血鬼或活》,於1746年分成兩卷在巴黎出版。卡爾梅院長的本意是要駁斥吸血鬼迷信,但由於書裡列舉了大量有關這種迷信的例子,流於登入軼事而稱不上成熟嚴謹的著作。不過,許多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仍對他的書有興趣。此外,一些在教會里身居要職的教士,在宣傳教會的觀點時,也不時會提到有關吸血鬼的種種傳聞。達萬札蒂(giuseppedavanzati)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大主教,寫過〈論吸血鬼〉,1774年出版。最重要的例子是教皇本篤14世(benoitxiv),原名朗貝蒂尼(prosperolambertini)。他的《天主賜福和福人列聖》1749年再版時,在第四卷裡用了一些篇幅談到吸血鬼,想以理性來否定它們的存在。
在法國,《百科全書》的作者們對有關吸血鬼的傳聞十分惱火。思想家伏爾泰(voltaire)在1787年出版的《哲學辭典》裡,對此甚表憤慨;哲學家盧騷(jean-jacquesrousseau)則在給巴黎大主教的一封信中,抨擊了吸血鬼迷信。啟蒙運動正值*,吸血鬼迷信居然還蔓延開來,他倆感到不可思議。
西方出版討論吸血鬼迷信的論著,功勞有兩個:
第一,這類迷信過去只是旅行者或外交人員的道聽塗說,現在則廣為人知。
第二,所有人接受了“吸血鬼”這個名稱。
從前,表示“附體的鬼魂”或吸血者的字眼很多,從1732年開始,也就是帕奧勒事件發生以後,大家不約而同改用“吸血鬼”這個詞。此字有“vampyr”、“vampyre”、“wampire”等拼法,相當於拉丁文裡的“vampirus”。(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