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米,加上兩邊的浮力穩定倉寬度為18米。乃是模仿現代戰艦模型而建,將一切最佳化皆著眼於速度而造,以便林振興能快速往返南北海域,最大程度減少路途耗費的寶貴時間。林振興將它命名為飛魚號
林振興踏入造船廠,來到船塢旁,只見工程師們正對著船尾的設計圖紙愁眉不展。林振興上前詢問,一位工程師憂心忡忡地說道:“將軍,這蒸汽輪機動力強勁,轉速極高,可咱們這船體滿載僅有兩三百噸,若按常規只設一個大螺旋槳,其尺寸受限,轉速過快時必然產生空泡效應,螺旋槳空轉,船速便難以提升,這可如何是好?”
林振興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回想過往看到的資料目光炯炯地說道:“既如此,我們可在同一根主軸上增加兩個稍小一號的螺旋槳。如此佈局,動力分散於三個螺旋槳之上,單個螺旋槳無需過高轉速即可滿足推進需求,便能有效規避空泡效應,使船舶在動力強勁輸出時亦能穩定增速。”
工程師們聽後,先是一愣,隨後眼中露出驚喜之色,開始熱烈討論起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程師撫掌道:“將軍此計甚妙!
林振興點頭微笑,與工程師們一同圍坐於桌旁,就螺旋槳的具體設計細節展開深入探討。從葉片的形狀、數量,到主軸的強度與韌性,均逐一細細研究。他們時而爭論得面紅耳赤,各抒己見;時而又因達成共識而相視大笑。林振興憑藉自己特殊能力不斷為設計方案提供新思路和關鍵決策。
經過一番激烈的研討,最終確定了螺旋槳的最佳化設計方案。工程師們滿懷信心地立刻著手準備製作新的螺旋槳模型,進行模擬實驗,以驗證其實際效果。林振興則站在一旁,望著忙碌的眾人和那艘尚未完工的艦艇,心中滿是期待,彷彿已經看到了它在碧波之上乘風破浪、所向披靡的雄姿,它將成為自己在海上開疆拓土、護佑一方的得力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