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葡萄園妙元問法,漢川國絲貿問路(1 / 3)

小說:迷霧星球海盜船 作者:盧世鋒

高昌國自從金有妙明道制禮以來,也會過大年了。今年馮妙元在,他們就過的隆重了些。他們來到一個很大的葡萄園,中間是一個很大的土灶臺,燃起柴火,烤上全羊,就算是冬天,四周也是溫暖的很。他們圍著火灶,就聊起了天……。

馮妙元說道:“啟請上師,為何稱如來道體為妙心呢?”。般伽彌陀說道:“我們所說的心和境其實是一個東西,不存在心外的境,也不存在境外的心。了心與境俱非,就是生命的真相了”。

馮妙元問道:“這怎麼理解呢?我總覺得心外有個世界呢”。般伽彌陀說道:“我們說有眼睛,實際上說的是看見,我現在問你,你的看見在哪裡?”馮妙元說道:“我的看見在所見那裡,離開了所見,那麼看見也就沒有了”。

般伽彌陀說道:“是的,這個很好理解,我再問你,離開了所見,你的能見還在不在?”。馮妙元說道:“在的,還能看見,從未中斷,閉眼就見暗,睡著就見夢,就是不做夢,也能見幽暗的虛明”。

般伽彌陀說道:“同樣的道理,聽見,嗅見,嘗見,覺見,認識,知道皆在聲音,氣味,味道,觸覺,影塵,名那裡。看見聽見等性,我們會說是眼睛耳朵的作用,說它們在面部,實際在於塵相。我們會把認識和知道,會說是心的作用,那此心應該也在法塵那裡”。

馮妙元繼續問道:“那此心應該在名識等法塵那裡,心外之境非是法塵,為何說心外無境?”。般伽彌陀說道:“你拿什麼代表你所說的心呢?”。馮妙元說道:“我平時所說心,就是在說心看見,心聽見等,以及心認識,心知道”。

般伽彌陀說道:“這不就明瞭嘛!境分六種認識呈現,與心分六性相對,故說心與境實一非二。我們可以把認識稱為外塵,把名稱為內塵,此皆是前塵法影”。

馮妙元說道:“如果平時我見到的是前塵法影的話,那我的心就是前塵法影了?”。般伽彌陀說道:“心本沒有固定的形態,它以六性而明,又不著六塵,當體即歸。你仔細揣摩,當聲音落下去的時候,它如如不動的明性何曾變化過呢?”。

般伽彌陀繼續說道:“實際上心一直沒有變,唯妙明為然,是它利用了它的妙明性,把自己妄認成了種種差別,實際是自心取自心而已。世人不明外境是心,卻貪戀執取一生,猶如徒手抓空,亦如同夢魘的人,利用心的明白之性,能明白一切,就是不能醒來,叫人悲切憐憫”。

馮妙元說道:“我明白了,我平時所說的心就是外境,了此心境俱非,就是菩提妙心的如本道體了。它如如不動,與塵是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清淨不染。這些前塵法影障礙,山河大地,酸甜苦辣等,實際就是清淨的妙明本心,無名無相。是我前塵宿習拉扯,把它妄成種種在,顛倒行事,而後貪執不離,實屬可憐憫者”。

般伽彌陀說道:“真如妙心道體,本無形無相,無處追尋,如果你迷執妄認,它就在你妄立的處所那裡呈現了出來。這種迷執的宿習,我們稱為六根見病。但妙心的見體本身,並非在病中,明靈不昧”。

金有妙說道:“此妙心見體既然並非在病中,為何見病而妄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呢?”。

般伽彌陀說道:“這就如同一個人久瞪空中,觀有花色。這個人的眼睛並沒有生病,你說它為何見空有花呢?”。金有妙說道:“是他的眼睛久瞪勞累所致”。

般伽彌陀說道:“菩提妙心真如道體,也是這個道理,久明成勞,故有妄幻,而後迷妄成真,幻有生死,以做六根,起為生命。生命輪轉不息,六根見病的世界就相續不斷”。

金有妙問道:“我感覺世間的種種在,總有一個因為所以。世界是因為妙心覺明勞幻,妄作六根見病而出。而妙心因何而有呢?”。般伽彌陀說道:“佛陀把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