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內,有人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過去、現在和未來,應該怎麼定義的問題。
也是,如若沒有個完整定義,那你要怎麼辯論?
要辯論的話,那首先得搞準辯論的主體不是?
於是,學術界也介入辯論大軍。
不同學科的學者,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定義有不同的認定標準。
然後,這些學科的學者把這個標準釋出出去之後,馬上組織相關辯論賽,搞得熱火朝天。
但是呢,單科學術的自我判定標準還並不能得到其他學科的認可,所以,這場大辯論頓時變得無比地熱鬧起來。
心理學家們認為,過去、現在和未來,乃是智慧生物的心理學行為,乃是對事物狀態的一種判定。
所以,分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標準,對不同的智慧個體,那是截然不同的,而其中,最為重要的判別標準,應該就是兩個字,感覺。
當智慧生物感覺那是過去的時候,那就是過去,當智慧生物感覺這還是現在的時候,就是現在,當智慧生物認為即將會出現什麼的時候,那就是未來。
心理學家的這個判定標準,初一看,那幾乎是沒有標準的,但是,他卻列出了一個凡爾賽公式,來判定過去、現在和未來。
凡爾賽公式,很複雜,但是,心理學家卻將其簡單描述成兩句話,完成一件事所需的時間的平方減去完成一件事所需資源的百分之一,再除以所需動用的人力,最終得到凡爾賽指數,當這個凡爾賽指數大於一的時候,就說明,這件事已經過去,已經是過去式,當凡爾賽指數依然小於一,那麼說明,這件事還是現在。
這個凡爾賽公式,那是相當地複雜,尤其是其中的資源部分,人力部分,需要用到很多其他計算公式,總的來說,就是一個高大上的公式。
就跟心理學家總是神神秘秘一般,凡爾賽公式也是無比地神秘。
普通人,要用這個東西來判定過去現在的話,一定相當麻煩。
所以,歷史學家們,對心理學家的這種判定方式,表示嗤之以鼻。
歷史學家們認為,判定過去和現在,那個再簡單不過了,根據紀年方式來就行。
不用考慮事情的發展程序,過去、現在和未來,只跟時間有關,跟事件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歷史學家們十分簡單粗暴地給出了一個標準,一個紀年內,都是現在,一個紀年前,就是過去。
理由也是簡單粗暴,因為,歷史學家們編輯歷史都是以年為單位的,每一年,史學家都會出一本年度記事。
只要年度記事一出,那就代表板上釘釘子,歷史定案,過去的事了。
要說,歷史學家的這種方式,倒是極為被廣大吃瓜群眾們接受,因為簡單直接,清晰明瞭。
當然,不同的星球,紀年的方式也是有很大差別的。
比如說,華夏仙域之中,現在有組成文明接近六千,星球更是無數。
不同的星球之上,年份的跨度長度是不一樣的。
就拿地球和桑青聖星來說,兩個地球年,才相當於一個桑青聖星年。
不過,因為地球乃是華夏仙域的主星,所以,整個華夏仙域的各個星球其實都有三套紀年之法,一套是天梯瑪通用的歷法;一套是華夏仙域的地球紀年之法;還有一套,就是本星紀年之法了。
這三套紀年之法,分別稱之為,大星曆,仙星曆和本星曆。
通常,對一個仙域來說,如若是內部交流的星際事物,都會使用仙星曆;而如若跟仙域以外的文明交流,就會使用大星曆;但如若是自己本星之內的業務來往,則大多會使用本星曆了。
當然,成為仙域,成為仙星之後,也是有很多特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