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知道賈母是在指點自己,不敢說話, 只屏神靜氣,細細聆聽賈母的教誨,只聽她說道:「聖人常說,女子為坤,滋養萬物,生生不息。故若男子不爭氣時,女兒還要從旁輔佐之,引導之,方可保家族延綿不絕,衰而不盡。你向來聰明伶俐,讀書既多,才華又好,這是府中眾人公認的,連你舅舅也常誇你天資不凡。先前你和寶玉一同討論文舉課業,這便極好,如今他得你之助,年紀輕輕便成了生員,也教那起子喜歡說嘴的人再說不出甚麼閒話來。以後你依舊如此,將來鳳冠霞帔,也是早晚的事。」
賈母想到賈寶玉金榜題名、青雲直上,賈家復又興旺,不覺滿面笑容,滿心期冀,對寶玉赴考之事更加盡心。
過了端午之後,賈家就開始張羅寶玉赴考之事,原擬依舊如上次院試一般,由賈璉陪同,再帶幾個丫鬟服侍,熱熱鬧鬧一群人簇擁著,眾星捧月一般坐官船去南京。
只可惜賴尚榮已謀了實職縣令,自顧辭了父母帶著妻兒上任去了,賈母便又打發人去賴家問賴尚桂是否要去考院試,若考時,仍可作伴同去。
誰知半晌後回話竟說,那賴嬤嬤病得極重,下不了床,賴大和賴大家的攔在頭裡,竟不曾見。賴大家的自個拿了主意,只說賴尚桂是賴嬤嬤養大的孫子,要在跟前盡孝,自是不好出遠門的。
賈母聽了這話,心中不喜。王熙鳳聞訊,掙扎著過來,向賈母主動請纓道:「賴大家的如今越發沒個成算了!這般要緊時候,竟不分輕重緩急,究竟是主子的事要緊,還是自家的事要緊?本就是咱們賈家的人出身,跟主子出門辦事自是理所當然,竟然還要講究甚麼孝不孝的,簡直是豈有此理!若是賴嬤嬤掌事時,必然不會說出這話來!如今依我的主意,只管傳了賴大家的到這屋裡,我倒要當面問一問她!」
賈母忙道:「罷了罷了。你如今已是顯懷了,自該以身子為重,千萬莫要動輒這般動氣的。」
王熙鳳道:「不是動氣。只是自他家大兒子得了官,賴大家的越發拿大了,連我坐在屋裡悶著,也聽說了一些閒言碎語。我心中尋思著,若這般長久下去,總不是辦法。」
賈母心中暗暗吃驚,面上卻不動聲色,只笑道:「她如今是官老爺的親娘,身份自是不同往日。只是這普天之下,又有誰不知道他家這個官兒是怎麼來的?她心中自然也有數。想來賴嬤嬤果然病重,不欲孫兒出遠門,也是常理,再挑了能幹穩妥的人陪著,也便罷了。」
賈母再三安撫,又有王夫人在旁勸著,王熙鳳才辭別了賈母,自回房中休養去了。
這邊鴛鴦趁著無人之時,悄悄告訴賈母緣故。賈母才知道王熙鳳這次發怒竟然事出有因,也不單單為了賴大家的不肯賴尚桂陪賈寶玉赴考之事。
「老太太您是不知道,那東府裡有個焦大,因口出狂言、行事不端,早被發配到外頭田莊上了。這兩天莊子上頭的人來報,說他又老又病,竟這般走了。原本這也沒甚麼,東府尤大奶奶按著規矩賞了銀子,又要家裡人出面料理了他的後事。但近來家裡不知道怎的,竟起了許多風言風語,都在說昔年賴嬤嬤和焦大議親之事,說賴嬤嬤嫁到賴家之前,竟是極不穩妥的,暗中和焦大有了首尾。」
賈母搖頭道:「這是家裡的人傳錯了話。此事我也有幾分印象,那時候我嫁過來不久,時常在老國公夫人跟前伺候,聽得最最真切。賴嬤嬤當年禱告神明,求兩位老國公早日凱旋,又繡了祈願帕,分送跟隨出征的家丁小廝伴當等百來號人,是人人有份的,偏那焦大表錯情,會錯意,才惹出一場是非來。我記得清清楚楚,焦大當著許多人的面向賴嬤嬤道歉,這是非早已了結了,如今又瞎傳甚麼?」
鴛鴦道:「只因那焦大自己不尊重,每況愈下,灌了點黃湯,便到賴家門前鬧事,每每嚷著說賴嬤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