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滁州。因屢立戰功,趙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揮使,領定國軍節度使。
躍馬渡河:後周顯德四年即957 年春,柴榮攻打壽春,趙匡胤受令攻克連珠砦斷了南唐運糧通道。同年十一月,征伐濠州、泗州,寒冬時節,趙匡胤獨自躍馬率先渡河,屬下將士士氣大盛,渡河後焚燬城門,奪取泗州。
追擊唐軍:奪取泗州後,趙匡胤出任前鋒率路軍自淮河之南追擊南唐軍隊,生擒南唐將領陳承昭,俘獲南唐軍七千餘人,繳獲戰船三百餘艘,佔領楚州;在迎鑾口擊敗唐軍,在瓜步取勝,繳獲擊沉南唐戰船一百多艘,南唐在長江以北的兵力被消滅殆盡。
3. 建宋稱帝
權力更迭與機遇:公元 959 年,柴榮北征,因病班師回朝,途中發現“點檢做天子”木牌,對時任殿前都點檢的張永德心生猜忌,免除其職務,將趙匡胤任命為殿前都點檢,晉封為開國侯,升任歸德軍節度使治理宋州,成為東京城中職位僅低於韓通的高階將領。
陳橋兵變:後周顯德七年即公元 960 年正月初一,趙匡胤令人謊稱契丹和北漢入侵,在王溥勸說下,範質派遣趙匡胤統率殿前司和侍衛親軍司精兵北上抗敵。趙匡胤將與自己關係較疏遠的殿前司將領慕容延釗支出京都,東京城中傳出“將以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的流言。正月初三,趙匡胤率軍抵達陳橋驛,在其弟趙匡義以及幕僚趙普的主導下,被“義社兄弟”擁立為帝,黃袍加身,隨後在崇元殿舉行禪代儀式,代周稱帝,建立宋朝,改元建隆。
4. 在位統治舉措
政治方面:
加強中央集權:透過“杯酒釋兵權”剝奪地方節度使兵權;削弱相權、分化禁軍兩司統領權、設殿試廢除公薦,將軍權、行政權、司法權、財政權牢牢控制,一舉剷平藩鎮割據武夫亂政的歷史狀況,宋朝 300 年的歷史中不曾發生大的內亂和地方割據。
完善官僚制度: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
經濟方面:減輕徭役,賦稅專收,以法治國,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澄清吏治,勸獎農桑,移風易俗等,使宋初的社會經濟迅速呈現蒸蒸日上的局面,出現了“建隆之治”。
軍事方面:採取“先南後北”的戰略進行統一戰爭,接連並取荊湘、後蜀、南唐等割據政權。
外交方面:對契丹採取防禦為首的外交政策,和高麗來往密切。
文化方面:歸聚各地藏書,修史書、編《應天曆》、頒藥典《重定神農本草》。禁止僧人和道人私習天文地理等陰陽術學科,防止宗教被用來顛覆朝廷政權。
5. 去世
宋太祖開寶九年即公元 976 年,趙匡胤在東京驟然逝世,享年五十歲,葬於永昌陵,廟號為太祖,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後又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 1008 年被加諡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