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2 / 4)

得善言。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髡。”田駢之屬皆已死齊襄王時,而荀卿最為老師。齊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為祭酒焉。齊人或讒荀卿,荀卿乃適楚,而春申君以為蘭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廢,因家蘭陵。李斯嘗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濁世之政,亡國亂君相屬,不遂大道而營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莊周等又猾稽亂俗,於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興壞,序列著數萬言而卒。因葬蘭陵。

而趙亦有公孫龍為堅白同異之辯,劇子之言;魏有李悝,盡地力之教;楚有屍子、長盧;阿之籲子焉。自如孟子至於籲子,世多有其書,故不論其傳雲。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太史公說:我讀《孟子》一書,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對我的國家有利”時,總是放下書本而感嘆。孔子很少談論功利,就是為了時常防範產生功利思想的根源。所以說“依據功利來行事,會招來很多怨恨”。從天子到普通百姓,喜好功利的弊病又有什麼差別呢!

孟軻是鄒國人,師從子思的弟子。學業有成後,他去遊說侍奉齊宣王,宣王沒有任用他。到了魏國,梁惠王對他的主張也不認同,認為他的言論迂腐、空泛且不切實際。在那個時候,秦國任用商鞅,實現了富國強兵;楚國、魏國任用吳起,戰勝了敵人,使自己變強;齊威王、宣王任用孫臏、田忌這類人,結果諸侯都到東邊來朝拜齊國。天下正致力於合縱連橫之事,把擅長攻伐當作賢能,而孟軻卻稱述唐堯、虞舜以及夏、商、週三代的德政,所以他所到之處都與當時的執政者不合。於是他回去和萬章等人編次《詩經》《尚書》,闡述孔子的思想,著成《孟子》七篇。在他之後有鄒子這類人。

齊國有三個鄒子。前面的鄒忌,憑藉彈琴的技藝得以求見齊威王,並趁機談論國家政事,被封為成侯,還接受了相印,他比孟子出現得早。

其次是鄒衍,在孟子之後。鄒衍看到各國君主越發荒淫奢侈,不崇尚德政,不能像《詩經·大雅》裡所倡導的那樣先端正自身,再推及百姓。於是他深入觀察陰陽變化,創作怪異迂闊的變化之說,寫成《終始》《大聖》等十餘萬字的篇章。他的話語宏大荒誕,不合常理,一定是先從細小的事物驗證起,然後推而廣之,直至無邊無際。先是從當今往上敘述到黃帝時代,這些是學者們共同探討的,大體上是論述每個時代的興衰,因而記載了其中的吉凶預兆及相關制度,再推到更久遠之前,直至天地還未產生,那幽遠昏暗得無法探究源頭的時期。先列舉中國的名山大川、深谷裡的禽獸、水土所產之物、各類珍貴的東西,進而推及海外人們看不到的事物。聲稱開天闢地以來,五行的德性相互更替,治理國家各有適宜的方式,而且祥瑞的應驗就像這樣。他認為儒家所說的中國,在整個天下里只佔八十一分之一罷了。中國名叫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身有九州,就是大禹所劃分的九州,這不能算作天下的州數。中國之外像赤縣神州這樣的地方還有九個,這才是所謂的九州。在這九州之外有小海環繞,人民和禽獸都無法相互往來溝通,像一個區域裡的,就稱作一州。像這樣的共有九個,外面還有大海環繞,那是天地的邊際了。他的學說都是這類內容。然而歸結起來,必定是落腳到仁義節儉以及君臣、上下、六親之間的相處規範上,只是起初說得很氾濫罷了。王公大臣們剛看到他的學說時,很受震動,想著去遵循,但後來卻沒辦法施行。因此鄒衍在齊國很受重視。他到魏國時,梁惠王到郊外迎接,行賓主之禮。到趙國時,平原君側身引路,親自擦拭坐席。到燕國時,燕昭王拿著掃帚在前清掃道路,請求把他列入弟子的座位來向他學習,還修築碣石宮,親自前往拜他為師。鄒衍著有《主運》篇。他遊歷各國諸侯時受到的尊崇禮遇如此之高,這怎能和孔子在陳、蔡受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