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雲推開教室的木門,目光立即被牆上醒目的標語吸引。“德先生”和“賽先生”幾個大字用工整的楷書寫就,筆畫有力。這兩個標語代表著民主與科學,正是這個新時代最響亮的呼聲。站在教室中央,他不禁想起兩千多年前,商鞅在秦國推行變法時的情景。當時的秦國也是以開明的姿態,大膽改革,最終強大起來。
下午兩點,他早早來到大禮堂。辯論會還未開始,但座位已經坐了大半。學生們三三兩兩地討論著,整個禮堂裡瀰漫著濃厚的學術氛圍。
隨著主持人的一聲宣佈,辯論正式開始。胡適踱步上臺,他身著西裝,戴著圓框眼鏡,語氣平和但堅定:“我們要腳踏實地,從具體問題入手。空談主義,只會讓我們迷失方向。比如,與其空談'教育主義',不如先解決農村的學校建設問題。”
李大釗則是一身長衫,神情嚴肅。他站在講臺另一側,聲音洪亮:“主義就像指南針,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實踐就會像無頭蒼蠅。要改造中國,必須先確立正確的主義。”
雙方你來我往,論據充實,邏輯嚴密。臺下的聽眾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有人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有人低聲與同伴交換意見。整個辯論持續了近兩個小時,直到黃昏時分才結束。
林雲縮在禮堂最後一排的角落裡,手中的鋼筆在筆記本上飛快地移動。他認真記錄著胡適與李大釗的每一句辯詞,甚至連兩人的表情變化和臺下觀眾的反應都不放過。筆尖劃過紙面的沙沙聲和禮堂裡此起彼伏的掌聲交織在一起。
辯論會結束後,林雲收拾好筆記本,走入夜色中。秋風吹起他的衣角,街道兩旁的煤氣燈在暮色中投下昏黃的光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