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窗外巍峨的長安城,陷入沉思。
幾日後,未央宮偏殿內,劉邦召集蕭何、張良、陳平等幾位心腹大臣,商議削藩之事。劉邦將陳平的擔憂和自己的顧慮和盤托出,眾人各抒己見,殿內一時爭論不休。最終,劉邦採納了陳平“逐步削弱,分而化之”的策略,開始著手佈置削藩計劃,一道道聖旨從長安城發出,飛向各地諸侯王國。
林雲將這一切看在眼裡,心中不禁想起了秦朝因分封不當而迅速覆滅的教訓。他深知,中央集權對於一個統一王朝的重要性。於是,他求見劉邦。
在御書房中,劉邦正埋首於堆積如山的奏摺中。見林雲求見,他放下手中的筆,示意林雲上前。“愛卿有何事?”
林雲拱手道:“陛下,如今國事初定,百廢待興,除了削藩加強中央集權之外,文化教育也不可忽視啊!”
劉邦抬起頭,目光炯炯地望著林雲:“哦?愛卿有何高見?”
林雲侃侃而談:“秦朝焚書坑儒,致使文化典籍散失,人才凋零,此乃秦朝速亡的原因之一。如今我大漢王朝初立,更應吸取前朝教訓,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微臣建議,陛下應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散落的典籍,同時設立學府,廣招賢才,為我大漢培養治國安邦之棟樑。”
劉邦聽後,深以為然,連連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朕這就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書籍,並在長安設立太學,廣招天下賢士!”他提筆揮毫,一份詔書一揮而就。
劉邦反覆唸叨著林雲的話:“收集典籍,設立學府,培養人才,這些都是治國之本。”他深感此言之精闢,當即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徵集散落在民間的書籍。聖旨傳遍天下郡縣,地方官吏不敢怠慢,紛紛行動起來。有的張貼告示,懸賞徵集;有的親自帶人走訪民間,搜尋遺落的典籍。一時間,從破敗的民宅到深藏的古寺,無數珍貴的書籍被重新發現,匯聚到長安。
與此同時,太學的籌建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劉邦撥出專款,徵用能工巧匠,在長安城內修建起一座宏偉的學府。巍峨的宮殿,寬敞的講堂,藏書豐富的圖書館,無不彰顯著大漢王朝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待太學建成之後,劉邦又下令廣招天下賢士,凡是有學之士,無論出身貴賤,皆可前來求學。
北方匈奴的威脅始終是劉邦心頭的一塊巨石。他深知,只有鞏固邊防,才能保障國家的長治久安。於是,劉邦決定加強邊防建設,並派遣林雲親自前往邊關,指導將士們操練。
林雲抵達邊關後,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他深入軍營,從最基本的佇列訓練開始,手把手地教導士兵們。“弓箭要這樣握,拇指和食指扣住弓弦,其餘三指輔助,才能射得又快又準。”林雲一邊示範,一邊講解要領。他又親自騎上戰馬,向將士們演示騎射的技巧,“騎馬時,雙腿要夾緊馬腹,身體微微前傾,保持平衡,才能在戰場上靈活機動。”
將士們認真觀摩學習,一絲不苟地操練。他們頂著烈日,揮汗如雨,一遍遍練習著林雲教授的技藝。在林雲的悉心指導下,邊關將士的戰鬥力日益提升,士氣高漲,戍守邊疆的信心也更加堅定。林雲站在高高的城牆上,望著北方的茫茫大漠,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知道,一支強大的軍隊是抵禦外敵入侵的堅強保障。
朔風呼嘯,捲起漫天黃沙,拍打在林雲的臉上。他站在巍峨的城牆之上,目光越過烽燧,望向北方茫茫的大漠,那裡是匈奴人的領地,也是大漢王朝的心腹之患。大漠浩瀚,彷彿無邊無際,如同潛伏的巨獸,令人心生敬畏。他知道,和平的曙光雖然已經出現,但這個新生的王朝依然脆弱,未來的路還很長,充滿了挑戰。
想起這些日子以來,從收集典籍到建立太學,從訓練士卒到鞏固邊防,樁樁件件,都凝聚著自己的心血。他深知,這一切都只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