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公元前 354 年,趙國進攻衛國,魏國派大將龐涓討伐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時,魏軍主力已攻破邯鄲,田忌想要直接與魏軍主力交戰,但被孫臏阻止。孫臏主張直搗魏國國都大梁,迫使魏國撤軍,趙國自然得救。田忌在孫臏的建議下,南下佯攻魏國的平陵,吸引魏軍主力,另一方面率精銳部隊直搗大梁。得知龐涓領兵回師救援後,田忌又遣小股部隊與其交戰,故作示弱使其輕敵,龐涓果然丟掉輜重,以輕裝急行軍晝夜兼程直奔大梁。孫臏帶領主力部隊在桂陵設伏桂陵舉擒獲龐涓,此乃圍魏救趙之計,圍魏救趙這一戰役在軍事上是一個成功的謀略,充分顯示了孫臏的軍事才能。
馬陵之戰:魏國與趙國共同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援,齊國再次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直奔大梁。孫臏認為魏兵強悍而又輕視齊國兵力,遂用“添兵減灶”法矇蔽龐涓。進入魏國地界後,先為十萬灶,次日為五萬灶,再次日為三萬灶,龐涓中計,以為齊兵膽怯,行三日士卒逃跑已經過半,於是輕騎兼程追趕。到達馬陵時,道路狹窄,關隘較多,適於伏兵,孫臏在樹上刮掉一塊樹皮,上面寫“龐涓死於此樹之下”,並命令善於射箭者在道路兩邊設伏,約定晚上見到燃起火把就一齊射箭。龐涓夜裡趕到樹下,藉助火光看見樹上有字,未及讀完,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亂,龐涓自知智窮兵敗,自刎而死,齊兵乘勝大破魏軍,孫臏以此役名顯天下。
4. 著作及影響
著書立說:孫臏著有《孫臏兵法》八十九篇,久已失傳,1972 年從臨沂銀雀山漢墓中發現了《孫臏兵法》竹簡,共三十篇,一萬一千多字,有殘缺。該書在《孫子兵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總結了戰國中期以前的戰爭經驗,發展了孫武所說孫武道”,把“道”看作戰爭的客觀規律,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作戰指導思想和原則。”
胡亥突然發聲:“《孫臏兵法》《孫子兵法》他們倆之間講的大致上軍事方面的內容有什麼區別嗎?”
“當然有,《孫子兵法》總結來說,就是讓你學會擁有宏觀的戰略目標,用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並分析天時地利的一系列影響勝負的要素,而《孫臏兵法》則更側重於戰術的應用,教你運用巧妙的手段來戰勝敵方。他們的區別還有關於道的應用上,這個嘛暫時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