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諸葛巖奔襲赤水河擊破吳軍營壘,孫權得知南中之謀敗露,聽從張昭、呂據之計屯兵七萬於江陵、夷陵,坐觀關中戰局;諸葛巖回軍牂牁,輕鬆擊破朱銓於城下。
至午後,各部兵馬陸續歸城,因諸葛巖囑咐多加俘獲,各部收攏反叛山民兩萬餘,拓跋胡義拔得頭籌,領朱銓首級而還。
“末將見此人身著鎧甲錦衣,又有親兵護衛,料是匪首,本欲將其擒獲,怎奈其戰馬中箭跌落山下,再尋到時已經沒了氣息”,拓跋胡義將朱銓首級獻於堂前。
是日,南中朱銓、滑朵不離叛軍肅清,諸葛巖傳信隴右報捷,並將所獲東吳財物犒賞將士,三軍山呼萬歲;並從李恢之計,開倉放糧,賑濟兩郡山民,安撫流民。
“百越民風剽悍,好勇敢戰,此次俘獲有兩萬之眾,若放任作亂恐為長久之禍。我意擇選青壯編練新軍,北上支援丞相”,諸葛巖將書信交給信使快馬報關中,看向李恢道。
“將軍所慮不錯,百越山民久居山中,山險無阻,可為精兵也。”
是月,諸葛巖從山越降兵中挑選六千青壯,回軍北上江州,以東吳繳獲軍械、糧草,編練新軍,號為“定山”。
且說陳倉城中,諸葛亮自領五萬兵馬駐守城北關隘,斷絕街亭要道;以趙雲兩萬兵馬據守陳倉。接到諸葛巖戰報,得知東吳煽動南中叛亂,諸葛亮大驚,即喚來關興、張苞二將,欲要分兵南下駐守永安。
“丞相,曹真數十萬兵馬輪番搶攻,何故令我二人分兵南下?”二將不解其意。
諸葛亮將書簡遞給二將道:“子巖在南中平叛,探知東吳在赤水河收買南中山民叛亂,恐有所圖。”
二將驚道:“前番丞相去信東吳共約北上,不見吳軍動靜,如今卻在南中亂我蜀漢後路,難道孫權欲要背盟攻我益州之地?”
“國中之兵皆在此處,永安駐兵不足一萬,子巖只有兩千騎兵。若東吳趁川蜀空虛擊我後路,則益州危矣。”
“可是丞相,曹真兵馬三十餘萬,關中兵馬捉襟見肘,若再分兵,恐關中不保。”
“曹魏勢大,坐窺吳、蜀,孫權可稱一時豪傑,怎麼如此決斷?”諸葛亮緩緩走到帳外,目光向南眺望,冰冷的西北風在滄桑的臉上吹過,不由得心中落寞。
姜維、楊儀、魏延等將見狀不解,忙上前來。諸葛亮頓了頓道:“關興二將即領三千兵馬,自陳倉道南下,進至永安;張苞你帶我手書,命子巖即刻北上永安,總督永安諸事,若東吳來攻,務必守住三月。屆時我必領兵南下。”
“是!”
二將領命,又見姜維上前道:“丞相,子巖將軍善用騎兵,此番南中之戰恐有折損,長史輸送西涼戰馬萬餘,尚在上邽城中,不如分出五千由張苞將軍送到子巖將軍手中以供呼叫。”
“此議有理。”
蜀軍對面,張合久攻蜀軍營寨不下,王雙損兵陳倉城下,攻城器械折損頗多。曹真一面下令陳泰以偏師騷擾蜀軍,主力休整輪番搶攻,一面向洛陽去信調糧。
魏主曹叡得曹真戰報,召集近臣商議。老臣辛毗素知曹真用兵,肅然道:“都督信中只言調糧一事,卻未提及關中戰事,若所料不錯,恐關中之戰僵持難下。都督擔心陛下催促用兵,故對用兵一事隻字不提。”
“叔父勞苦遠征,臨戰之機在轉瞬之間,豈可有後顧之憂”,曹叡聞辛毗之言,猜出曹真用意,“即徵調兗州、徐州、青州之糧運往關中,並攜朕手諭安撫叔父臨機決斷,勿要為朝中顧慮也。”
眾臣以為善。又見一人上前道:“陛下,我有一計,可為都督添十萬兵也。”眾人視之,乃是尚書、中領軍桓範。
“國中兵馬皆在關中、荊州、幽州,如何憑添十萬兵馬,卿有何謀?”曹叡驚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