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李淵晉陽起兵與唐朝建立(1 / 2)

一、起兵背景:隋末亂世,風雲激盪

隋朝末年,煬帝楊廣的一系列暴政將國家拖入萬劫不復之地。營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工程浩繁,徵調民夫數以百萬計,百姓被迫背井離鄉,在皮鞭與烈日下苦苦勞作,死傷枕藉;三次征伐高句麗,兵力、物資消耗殆盡,大量青壯年血染遼東,田園荒蕪,家庭破碎;苛捐雜稅多如牛毛,“輸庸代役”淪為空談,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還要承受官吏盤剝。加之水旱蝗災肆虐,中原大地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各地農民起義如星火燎原,王薄於長白山振臂一呼,竇建德、翟讓、杜伏威等豪傑紛紛響應,義軍勢力遍佈全國,隋朝統治搖搖欲墜。

在這亂世之中,李淵家族卻有著深厚底蘊與獨特機遇。李淵出身關隴貴族,祖父李虎乃西魏“八柱國”之一,位高權重,家族世襲唐國公之爵,在關中地區威望極高,人脈廣泛,累世積攢的財富、土地與部曲,為起兵提供堅實物質基礎;李淵本人歷任隋朝要職,曾任太原留守,手握重兵,坐鎮軍事重鎮晉陽,此地兵精糧足、城防堅固,是隋朝抵禦北方突厥侵擾前沿陣地,戰略位置關鍵;且次子李世民胸懷大志、謀略過人,廣交豪傑、籠絡人心,暗中積聚反隋力量,眼見隋朝大勢已去,力勸父親起兵,伺機而動,為李淵起兵注入關鍵動力。

二、李淵其人:沉穩內斂,審時度勢

李淵看似忠厚沉穩,實則心思縝密、深謀遠慮。歷經隋朝官場沉浮,他洞悉煬帝猜忌多疑性格,因而平日裡謹小慎微,佯裝沉溺酒色、胸無大志,打消煬帝疑慮,得以坐鎮晉陽,手握重兵;實則暗中觀察局勢,等待起兵良機。他禮賢下士,善待部下,麾下聚集一批能征善戰將領,如李靖、劉文靜、裴寂等,文臣出謀劃策、武將衝鋒陷陣;對百姓疾苦亦有關注,深知隋末民怨沸騰根源,故起兵時打出“廢昏立明”“匡扶社稷”旗號,順應民意,爭取民眾支援,意圖推翻隋朝腐朽統治,建立全新政權。

三、起兵謀劃:周密佈局,巧借外力

李世民、劉文靜等力主起兵後,李淵開始緊鑼密鼓謀劃。首要難題是解除突厥威脅,彼時突厥趁隋朝內亂,勢力強盛,屢屢侵擾邊境,晉陽首當其衝。李淵果斷採取和親政策,派劉文靜出使突厥,許以厚利,獻上大量金銀財寶,約定共定中原後平分土地財寶;突厥始畢可汗權衡利弊,應允出兵相助,實則持觀望態度,此舉卻成功穩住突厥,避免起兵後背腹受敵,還借突厥騎兵威名震懾隋朝官軍。

為擴充兵力,李淵巧立名目招募新兵,以抵禦劉武周侵擾、保衛晉陽為由,廣納青壯年入伍;暗中釋放囚犯,收編為軍,充實隊伍;又整合晉陽周邊地方武裝、鄉勇豪傑,日夜操練,軍隊規模迅速壯大。同時,李淵命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分別於河東、晉陽秘密聯絡各路反隋勢力,吸納散兵遊勇、綠林豪傑,瓦解隋朝地方統治根基;裴寂、劉文靜等籌備糧草物資,把控晉陽宮倉儲,確保起兵後勤無憂,萬事俱備,只待時機成熟、振臂一呼。

四、關鍵節點:晉陽起兵,順勢而發

大業十三年(公元 617 年),煬帝遠在江都,關中兵力空虛,隋朝統治核心區防禦薄弱,李淵認定時機已到。七月,李淵以討伐劉武周為名,正式於晉陽起兵。他身著戎裝,登臺誓師,言辭激昂,痛斥煬帝暴政,宣稱“興甲晉陽,奉尊代邸,掃定鹹洛,集寧寓縣”,要為蒼生除害、恢復太平;全軍將士齊聲響應,士氣高昂。李淵親率三萬大軍從晉陽出發,旗下兵分兩路,李建成、李世民各領一軍,浩浩蕩蕩向關中挺進。

行軍途中,李淵巧施謀略,避開隋朝官軍主力,專挑防守薄弱處突破;遇小股敵軍則迅速剿滅,繳獲軍械物資;逢堅城難下,便繞城而過,不做無謂糾纏,保持進軍節奏。霍邑之戰堪稱關鍵一役,隋軍守將宋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