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中國社會處於劇烈的變革與動盪之中,舊有的政治秩序逐漸瓦解,新興勢力蓬勃興起,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便是這一歷史時期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重大事件,它們深刻地改變了當時的政治格局,成為春秋向戰國過渡的重要轉折點。
晉國,曾在春秋時期長期稱霸,國力強盛。然而到了後期,晉國公室衰微,政權逐漸落入六卿之手,即智氏、趙氏、韓氏、魏氏、中行氏、範氏。這六卿家族掌控著晉國的軍政大權,他們在各自的領地內發展勢力,相互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權力爭鬥與土地兼併戰爭。
其中,智氏最為強大,其家主智伯瑤野心勃勃,企圖進一步削弱其他家族,獨攬晉國大權。他以晉國擴充軍備為由,要求趙、韓、魏三家各獻出一百里土地。韓氏與魏氏畏懼智氏的權勢,先後屈服,割地予智伯瑤。但趙氏宗主趙襄子堅決拒絕,他深知智伯瑤的貪婪是無止境的,割地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智伯瑤大怒,遂聯合韓氏與魏氏出兵攻打趙氏,三家聯軍將趙氏圍困在晉陽城中。晉陽之戰持續了數年之久,趙氏憑藉堅固的城防和晉陽百姓的頑強抵抗,始終堅守不降。
在戰爭過程中,智伯瑤為水淹晉陽,引汾水灌城。這一舉措雖給趙氏造成了巨大的困境,但也讓韓氏與魏氏看到了自身的危機。因為他們意識到,一旦趙氏被滅,智氏的勢力將更加膨脹,接下來必然會對自己動手。於是,韓氏與魏氏暗中與趙氏勾結,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三家聯合發動突然襲擊,智伯瑤措手不及,兵敗身亡,智氏家族也被三家瓜分。這一事件極大地改變了晉國的政治格局,晉國的權力平衡被徹底打破,原本六卿相互制衡的局面不復存在,趙、韓、魏三家成為晉國最具實力的家族。
此後,三家繼續蠶食晉國剩餘的土地與權力,晉國公室已名存實亡。公元前 403 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認趙、韓、魏三家為諸侯,晉國被一分為三,這便是三家分晉。三家分晉標誌著春秋時期以晉國為代表的舊有霸主政治體系徹底崩潰,戰國七雄並立的局面逐漸形成,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戰國時代。
在東方的齊國,也發生了一場類似的權力更迭事件,即田氏代齊。齊國原本是姜姓呂氏的封國,在春秋時期也曾是一方強國。但到了後期,齊國國內政治腐敗,公室與貴族之間矛盾重重,國力逐漸衰落。
田氏家族原本是陳國的公族,因陳國內亂而逃到齊國,被齊桓公收留並賜予土地。田氏家族在齊國逐漸發展壯大,他們透過一系列手段收買人心,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田氏採取了大斗出、小鬥進的策略,在向百姓借貸糧食時使用大斗,而百姓償還時則使用小鬥,以此贏得了齊國百姓的廣泛支援與擁護。同時,田氏還積極結交齊國的各方勢力,培植自己的黨羽,逐漸掌控了齊國的經濟與政治命脈。
在與齊國公室及其他貴族的鬥爭中,田氏也毫不手軟。他們多次發動政變,剷除異己勢力,削弱公室的權力。公元前 481 年,田成子發動政變,殺死齊簡公,擁立齊平公,田氏開始獨攬齊國大權。此後,田氏家族繼續鞏固自己的地位,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到公元前 386 年,周安王正式承認田和為齊侯,姜姓呂氏的齊國被田氏所取代,史稱田氏代齊。
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從背景上看,兩者都是在舊有諸侯國國內政治腐敗、公室衰微、貴族勢力崛起的情況下發生的。晉國內部六卿爭權,齊國則是田氏與公室及其他貴族的爭鬥。在過程方面,新興勢力都透過長期的經營與鬥爭,逐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與勢力範圍。趙、韓、魏三家透過擊敗智氏,瓜分晉國;田氏則透過收買人心、剷除異己,最終取代姜姓成為齊國國君。而從影響來看,這兩件事都徹底改變了原有的政治格局,三家分晉使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