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開創了開元盛世,唐朝呈現出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輝煌局面。然而,到了後期,唐玄宗逐漸倦怠政事,驕奢淫逸,政治腐敗現象滋生蔓延,李林甫與楊國忠的相繼專權更是將唐朝政治拖入黑暗的深淵,為安史之亂的爆發埋下了禍根,也使唐朝由盛轉衰。
一、李林甫專權及其手段
李林甫出身於唐朝宗室,他憑藉著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和圓滑的處世手段,逐漸在官場中嶄露頭角,並於開元二十二年(734 年)開始擔任宰相,開啟了其長達十餘年的專權之路。
李林甫專權的首要手段便是排斥異己,打壓政敵。他為人陰險狡詐,表面上總是和善可親,言語動聽,對人極為友善,但暗地裡卻陰謀陷害。例如,他針對張九齡等正直的大臣,時刻尋找機會加以詆譭。張九齡為人正直,敢於直言進諫,在許多重大政治問題上與李林甫意見相左。李林甫便利用唐玄宗對張九齡的一些不滿情緒,在背後散佈謠言,誣陷張九齡結黨營私,最終導致張九齡被罷相,眾多與張九齡志同道合的官員也受到牽連,被逐出朝廷。這使得朝廷中正直之士的力量被大大削弱,朝堂之上逐漸形成了李林甫一言堂的局面。
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李林甫還大力培植黨羽。他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在朝廷的各個重要職位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權力網路。這些黨羽唯李林甫馬首是瞻,相互勾結,共同把持朝政。在官員選拔任用上,李林甫完全違背了公正公平的原則,不以才能和品德為標準,而是以是否忠於自己為考量。他操縱科舉考試,使得許多有真才實學計程車人被拒之門外,而那些不學無術但善於阿諛奉承的人卻得以進入官場,進一步敗壞了官場風氣。
李林甫還透過控制言路來維護自己的專權地位。他深知輿論和諫言對自己權力的威脅,於是嚴禁朝廷官員上書言事。他曾召集朝廷的諫官們,公然威脅說:“今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之不暇,烏用多言!諸君不見立仗馬乎?食三品料,一鳴輒斥去,悔之何及!”意思是讓諫官們都閉嘴,不要多管閒事,否則就會像宮廷中的立仗馬一樣,只要叫一聲就會被趕走。在這種高壓政策下,朝廷上下一片噤若寒蟬,官員們都不敢對李林甫的所作所為提出異議,唐玄宗也因此被矇蔽,難以瞭解朝廷的真實情況和民間的疾苦。
二、楊國忠的崛起與專權
楊國忠本是楊貴妃的族兄,憑藉著楊貴妃的得寵而逐漸踏入仕途,並迅速崛起。他最初在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手下任職,因善於迎合上司,被推薦入朝為官。楊國忠進入朝廷後,充分利用楊貴妃的裙帶關係,不斷獲得唐玄宗的寵信。
楊國忠在經濟方面有一定的才能,他曾負責財政事務,推行了一些財政改革措施,如對鹽鐵專賣制度進行調整,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然而,他的專權行為卻給唐朝政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楊國忠與李林甫之間存在著激烈的權力鬥爭。在李林甫晚年,楊國忠聯合安祿山等人,共同揭露李林甫的罪行,導致李林甫在驚恐中死去。李林甫死後,楊國忠順利地接替了他的宰相之位,成為唐朝政治的核心人物。
楊國忠專權後,更加肆意妄為。他為人驕橫跋扈,目中無人,在朝廷中結黨營私的程度比李林甫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大肆任用自己的親族和親信,將他們安排在重要的崗位上,形成了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利益集團。在處理政務時,楊國忠常常獨斷專行,不聽取他人的意見,導致許多政策失誤。例如,在對待邊疆問題上,楊國忠為了顯示自己的軍事才能和威望,不顧唐朝的實際情況,多次發動對南詔的戰爭。由於他指揮不當,加上唐朝軍隊長途跋涉、不熟悉當地地形等原因,這些戰爭均以失敗告終,給唐朝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大量士兵戰死沙場,無數百姓被徵調為兵,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