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劉備集團在諸葛亮的戰略規劃下逐步崛起。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南部四郡,後又成功奪取益州,勢力範圍不斷擴大。關羽作為劉備的得力戰將,肩負起鎮守荊州的重任,荊州在劉備集團的戰略佈局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連線蜀漢與東吳的戰略要地,更是北伐中原的重要前沿陣地。
關羽為人忠義且武藝高強,在荊州期間,他積極整軍備戰,訓練出一支精銳之師。建安二十四年,關羽見時機成熟,遂發動了旨在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關羽率領荊州軍圍困襄陽、樊城,襄陽守將呂常、樊城守將曹仁被困城中,難以抵擋關羽的猛烈進攻。曹操得知襄樊告急,立即派遣于禁率領七軍前往救援。于禁是曹操麾下的名將,然而此時正值雨季,漢水氾濫,關羽巧妙地利用這一自然條件,水淹七軍,于禁全軍覆沒,自己也被關羽生擒。龐德拒不投降,英勇戰死。關羽此役威震華夏,曹操甚至一度商議遷都以避其鋒芒。
關羽的軍事勝利給曹魏政權帶來了巨大的震動,同時也引起了東吳孫權的警惕與不安。孫權一直對荊州虎視眈眈,荊州的地理位置對於東吳的長江防線至關重要。孫權深知,若關羽長期佔據荊州且勢力不斷壯大,將會對東吳構成嚴重的威脅。此前,孫權曾試圖與關羽結為親家,以緩和雙方的關係,但關羽傲慢地拒絕了這一提議,這使得孫劉聯盟之間的矛盾逐漸加深。
在關羽北伐襄樊之際,東吳方面的呂蒙敏銳地察覺到了戰機。呂蒙向孫權進言,提出了白衣渡江的計策。呂蒙稱病返回建業,由陸遜接替他的職位。陸遜上任後,寫信給關羽,對其極盡誇讚之詞,關羽見陸遜言辭謙卑,以為東吳不足為懼,於是抽調了荊州大部分守軍前往襄樊前線,荊州防備因此變得空虛。
呂蒙趁機率領精銳部隊,喬裝打扮成商人,乘船沿長江而上,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成功偷襲荊州。荊州各地守軍紛紛投降,呂蒙迅速佔領了荊州的主要城池。關羽在前線得知荊州失守的訊息後,頓時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境。他的軍隊士氣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而此時曹軍也在徐晃的率領下發起了反擊,關羽腹背受敵,無奈之下只得率領殘軍向荊州方向撤退。
在撤退途中,關羽試圖奪回荊州,但由於兵力懸殊,未能成功。他一路敗退至麥城,此時關羽的處境極為艱難,身邊的將士越來越少,糧草也即將耗盡。孫權派人勸降關羽,但關羽寧死不屈,他堅守著對劉備的忠義。最終,關羽率領少數親信突圍,在臨沮被東吳軍隊擒獲並慘遭殺害。
關羽威震華夏展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勇猛無畏的戰鬥精神,他的北伐行動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曹魏的軍事部署,給蜀漢政權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和威望。然而,荊州之失卻是蜀漢集團的重大戰略失誤。荊州的丟失使劉備集團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戰略基地,不僅北伐中原的戰略計劃遭受重創,而且孫劉聯盟也徹底破裂。此後,劉備為了奪回荊州,發動了夷陵之戰,卻又遭遇慘敗,蜀漢政權的實力由此一蹶不振。
從更深層次來看,關羽威震華夏與荊州之失反映了三國時期複雜的政治、軍事和外交關係。劉備集團在崛起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系列的軍事勝利,但在戰略佈局和外交策略上存在著明顯的不足。他們未能充分考慮到東吳對荊州的野心,也沒有妥善處理好與東吳的關係,導致了孫劉聯盟的破裂。而關羽的性格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事件的發展,他的傲慢使他輕視東吳,從而在軍事部署上出現了重大失誤。
對於曹魏而言,關羽的北伐雖然帶來了一時的危機,但也促使他們更加重視對南方的防禦和戰略佈局。曹操在應對關羽的過程中,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派遣徐晃救援襄樊、聯合東吳等,最終成功化解了危機。而東吳孫權則透過奪取荊州,實現了其戰略目標,鞏固了長江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