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開始後,幾位負責人輪流發言,重點談論了當前煉虛計劃的各項科研進展與面臨的挑戰。王海洋注意到,會議的氣氛嚴肅而緊張,甚至有些熱烈。一位負責生物材料研究的資深學者發言了,他展示了一份關於“合成生物材料在人體組織修復中的應用”的報告:“我們已經開發出一種與人體細胞相容性極高的生物支架材料,這種材料不僅可以促進組織的自然再生,還能夠為奈米機器人提供理想的操作平臺。對於複雜的組織結構,尤其是神經網路的修復,這種支架能夠提供穩定的微環境,確保奈米機器人在修復過程中不受干擾。”
王海洋目不轉睛地看著投影螢幕上展示的各種生物材料圖樣,感覺置身於一場先進科技的盛宴中。那些生物支架的精細構造,如同樹枝一般的多孔網路。
隨後,討論進入了關於能量供應和控制機制的話題。一位來自能源研究小組的研究員站起來,提出了一個新穎的概念——透過體內微型電池為奈米機器人供能。他說道:“我們正在嘗試將人體的代謝能量轉化為電能,使用這種微型電池為奈米機器人提供動力。雖然目前的轉化效率仍然較低,但我們相信,隨著生物電化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體本身將成為奈米機器人最好的能源來源。”
這一提議讓會場響起一片討論聲。許多人低聲交談,討論這種微型電池的可行性。王海洋對此也感到頗為驚訝,如果真的能夠實現這種能量的自給自足,那麼奈米機器人在體內的執行將變得更加高效、持久。
就在此時,會議主題逐漸轉向奈米機器人在神經系統中的應用。主持人宣佈:“下面有請王海洋博士為大家講解目前在奈米技術方面的突破,以及他在‘益元合劑’應用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王海洋一時有些愣住,王建國在遠處不停示意他起來發言,最後他站了起來,走向主席臺。他拿起話筒,思緒飛速整理,最終開始了他的發言:“關於益元合劑中奈米機器人的應用,我們確實面臨許多挑戰,尤其是免疫系統的排斥反應。但在我的經歷中,我注意到奈米機器人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表現出的自主適應能力,這可能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許我們可以探索它們如何在不同的體內環境下調整自己,甚至與宿主的細胞形成更和諧的共生關係……”
王海洋的發言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與肯定,現場甚至有掌聲響起。
這時一位穿著實驗室白大褂的中年人站起來,開啟了投影螢幕,螢幕上立即展示出一幅奈米機器人在人體內活動的三維模擬動畫。他開口說道:“在目前的階段,我們的‘益元合劑’在人體內的融合效果已經初步達標,但我們依舊面臨奈米機器人與免疫系統之間的衝突問題。雖然我們採用了仿生化學包膜來減少免疫排斥,但仍有部分實驗體出現了嚴重的排異反應。這一點,需要各小組加強協調與攻關。”
王海洋看著那動畫——奈米機器人在血液中自由遊動,修復細胞,甚至還能沿著神經網路精準地到達受損位置。所有這一切看起來如此科學、如此先進,與他腦海中關於邪教天道會的負面印象完全對不上號。
接下來,一位年輕的女科學家接過話筒,繼續探討奈米機器人與神經系統的整合問題:“我們的下一步目標是提升奈米機器人在神經元中的自適應能力,讓它們能夠更好地識別神經訊號,做到精準的組織修復。這個部分的技術難度非常高,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能突破這一點,我們在醫學上的應用將會是顛覆性的,尤其是在脊髓損傷、腦損傷等領域。”
隨著會議的深入,討論逐漸進入到了分子生物學和資訊科技的交叉領域。一位老科學家站起來,提出了一個關於量子計算在奈米機器人控制上的設想,他認為如果能夠將量子技術與現有的控制系統結合,或許能夠顯著提升奈米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中的響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