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引鳳(1 / 3)

“三策合一?怎麼說”

蔡邕眼睛一亮,忙問道:

“你這三策合一,我聽著就覺得好,就是不知道怎麼個三策合一。”

諸葛珪笑了,道:

“那我就說說。你看,這第一策堅壁清野,實際上是取以拖待變,可為最下策。而第二策西征中原,實際上是取以攻代守,積極進取。最後這第三策,便是走為上計。那何不如融合在一起,即先出兵奉高以北諸縣,在這裡建立防線,阻擊北面之敵。事不濟在逐漸後撤到奉高,再以奉高堅守。同時再遣一隻精幹小隊,人不需多,先在東來摸清情況,然後再看後。”

蔡邕一拍大腿,喜悅之情露於顏表,他就知道找這諸葛珪是對的。此人果然不是尋常腐朽,是真有才質的。

然後蔡邕哪還坐得住,立馬就和胡母班和諸葛珪二人道別,就去尋張衝去了。

這會張衝依然在和何夔商議著,見蔡邕進來,張衝忙迎他入座,對蔡邕,張衝一直是尊敬有加,此人有高名,尚能與民同甘;知世故,但依然能赤子之心。這樣的前輩,張衝再多的尊敬都是不嫌多的。

除了本身品行高潔之外,蔡邕的才華也是冠絕天下,甚至何夔說蔡師的學識上的造詣在整個本朝近二百年的時間內,也就是班固、張衡、崔瑗能比。直把蔡邕說得是百年難遇之大才。

雖然話說得大了,但張衝覺得一點沒有誇張。就他接觸下來,此翁也就是在軍事兵法上不通,其他的,舉凡碑誄、辭章、史志等,靡不精通;還工書擅畫、精於音律,兼及天文律歷、陰陽讖緯術數等,無不博洽。是真正的通才,大才。

而且他這個通,不是什麼淺涉,而是每一項都達到了此世最高。比如音樂,有次他去郡守府,就聽到這老翁彈琴。張衝雖然不會音樂,但畢竟在後世不知道聽了多少歌,好聽不好聽他還是能把握的,雖然聽了老翁的琴,沒孔老夫子那種餘音繞樑,三日不知肉味的感慨,但當時張衝心情好了一天。

但對張衝來說,最看重蔡邕的不是什麼文章、音樂,而是他對本朝人事的熟稔。這老翁他精通本朝典故,這多厲害了。

這是度滿私下和張衝說的,度滿這半年一直留駐在泰山,那時候聽了蔡邕入幕,專門寫了一封信,言及蔡邕曾經參與編修國史《漢記》。

這是本朝第一國家性的編史大業。自明帝時班固等人在蘭臺奉旨編修《世祖本紀》起,此後一百多年,四次增編,連編著地點都搬到南宮東觀。而在本代,就是蔡邕和當時的名儒馬日磾、楊彪、盧植、韓說一起增補的。可以說,在此代人物中沒有幾個比蔡邕更懂本朝典故歷史了。

這項才能對張衝來說可謂重中之重,他雖然對歷史很有研究,但對此世的歷史也只停留在一些普及度稍微高的人和事上,在這方面肯定是不如東漢活歷史的蔡邕來的瞭解的。有了他,張衝就對此世的上層人物,他們的社會關係、性格、家族網路,才有更清晰的認識,真正做到知己知彼。

此外蔡邕自己就是這上層中的一員,他和汝南袁氏是姻親,和冀州崔氏是世交、與弘農楊氏是同志,與皇甫規、陳求等反宦官名臣都關係密切。可以說,如果等蔡邕加入泰山軍的訊息傳遍天下,相信在世家圈無疑會掀起一場大風暴。

所以對蔡邕這樣清貴的人,最好的安排是去搞學問而不是給他做個奉高太守。但誰讓他張衝現在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只能讓蔡邕一人兼數職。既是他的高參,又是奉高太守,還是他隨軍學堂的高階講師,把這老翁榨得一滴不剩,這老翁還整日喜笑顏開的。

蔡邕當然不是傻,而是對於真正想做事的人來說,不怕事多,就怕做不了事。自孝桓以來,士大夫非不欲用事,而不能也。君不可匡;朝廷之法紀,不可正;郡縣之貪虐,不可問。整個朝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