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形勢峰迴路轉,而一直在左後高地觀陣的張衝自然也看到了。
他皺著眉看著飛豹、天威、天武三軍先是被一彪騎軍攔截,隨後又被壓制在一片狹長的草地轉圜,最後到下馬作戰。
整個過程中張衝都看在眼裡,而他卻一言未發。
邊上的郭祖忍不住了,上前建言:
「渠帥,中路三營突騎被圍,我們這還有五百突騎,要不要前去救一救」
張衝不吱聲,顯然在想著事情。
郭祖等橫撞士們皆不說話了,知道渠帥正想著很重要的事。
片刻,張衝莞爾一笑,對邊上的郭祖道:
「你們有沒有發現敵軍的奇怪處」
郭祖等將中,除了郭祖算是一個粗胚,其他都是從各軍選拔的精英,此刻聽渠帥一提醒,也開始認真的開著前方換亂的中路。
這一看,倒真讓他們看出幾分虛實出來了。
橫撞隊的一名曲將叫趙儋,是來蕪地區的老兵上來的,琢磨出一二後,就對張衝道:
「渠帥,這敵軍確實有幾分可疑。他們雖然圍著後路,但攻擊的烈度卻並不高。好像是未盡力。」
有了趙儋的開頭,另一位曲將李寶也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渠帥,你再看他們的突騎也是。明明已經殺入陣內了,還又衝了出來。這些種種都看著起疑。」
張衝頷首。
雖然他是全軍統帥,但到底不在戰場,在整個形勢的判斷上是一片混沌的。就比如他現在就無法判斷敵軍是在誘敵還是無以為繼。
此時對戰場把握最瞭解的就是前線的軍主。他相信這些個從無數戰爭中歷練出的愛將們,他們會有判斷的。
所以,即便看見中路三營危機,張衝仍然決定按兵不動,再看看。
張衝捏著馬鞭,鎮定道:
「再看看。」
張沖和一眾橫撞將的判斷是對的。
中路的漢軍真的出了問題。
那就是中軍三營的舊長城烽燧兵們開始體能不支了。
說出去人都不信,這接戰還沒半個時辰,烽燧兵的體能就不支了這怎麼打仗
說來也是難看,這些烽燧兵已經大半年沒吃飽了。
舊長城的烽燧兵始建於孝安皇帝元初五年,當年秋,代郡鮮卑入寇,殺長吏黔首。於是漢室就發邊甲卒、黎陽營兵兩萬屯駐上谷、中山一帶。
之後中山國的烽燧兵就成了建制,都是防備鮮卑秋攻的,只是兵力規模沒有元初五年那般大了。
畢竟屯駐的烽燧兵,供養起來花費挺大的。
以漢室烽燧兵的標準配給,每兵丁要日常供給人糧馬料,軍裝、軍資。大到牲口驢馬,小到一把銼子,一把鋸刀,上上下下都需要漢室供給,可見養兵壓力之大。
比如非戰時,每兵日常口糧是一年十二石,然後一年有捐布十二匹,其中絹、布各半。而舊長城一線的本又是邊郡,其日用又雙倍於這個數。.
國朝初始,這個待遇還能維持住,所以那會邊郡的烽燧兵向來能戰敢戰。但後來朝庭將重心放在了西邊的羌亂,於是就將原先邊兵的仰給度支放在了中山國等冀州北部郡國了。
小小中山國自然無法支援如此大的日常開銷,於是烽燧兵的編制一再撤銷,到現在已經只剩下不足兩千人了。
是的,這一次臧旻徵召他們南下的這批烽燧兵,真正的可能也就一千五百,剩下的五百都是臨時招募的。
本朝行募兵後,凡軍隊出征,糧食仰給度支皆根據各營編制。而這編制就是出征軍吏的軍籍。但實際上在征戰中,停駐中
,軍隊人數必然會因為疾病或者亡奔而減員。
而為了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