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華回京,張薔肯定要接見,這位心儀已久的大明忠臣。
李邦華不知道,太后為何會對他信任有加,兩年前就將被閹黨鎖拿進京的徐光啟,送到天津讓他保護起來。
而他也沒有辜負太后的信任,不但把徐光啟保護得好好的,還剗了一片地,讓他試種三樣新作物,有了徐光啟提供的經驗,今年天津各縣的土豆和紅薯,長得比去年好多了,預計會是一個豐收年。
他給張薔帶來的禮物,除了清查官店收穫的財物,還有剛從地裡挖起來的土豆和紅薯,還有玉米棒子。
張薔對土豆紅薯的關注,顯然超過了他帶回來的財物。
“這土豆長得不錯嘛,”張薔拿起一塊拳頭大小的土豆,歡喜地問道,“李大人這是特意挑大個的送回來的吧?”
李邦華理所當然地道:“敬獻給太后和陛下的,當然要選最好的。”
這時代沒有化肥,能長到拳頭大,畝產也有八九百斤了,張薔很欣慰:“孫先生在文華殿教天子讀書,今兒中午,讓御膳房用這土豆做兩個菜,李大人陪孫先生在宮中用午飯吧。”
李邦華與孫承宗相交莫逆,六君子案的時候,李邦華請孫承宗回京搭救楊漣諸人,卻被魏忠賢在朱由校面前進讒言,朱由校下旨讓孫承宗返回薊遼前線。
孫承宗在風雪途中,遇到張薔母子,將求情的摺子放進平安的襁褓裡,被張薔遞到了朱由校面前,楊漣等人才獲得公審的機會。
“臣與孫先生許久未見,多謝太后給臣機會。”李邦華很嚴肅的臉上,浮起了感激的微笑,能見到老友,在任何時代都是一件開心的事。
張薔又拿起一塊紅薯,放在手心裡掂了掂:“這紅薯是個寶,薯藤幼嫩的部分,可以當青菜吃,老了,可以喂牲畜,就是曬乾後,也能餵牛羊。
而且用薯藤就可以栽種,推廣起來,比土豆快多了,產量也比土豆高,有了它,遇上荒年,百姓們也不必逃荒了。”
“太后說的是,今年天津種植紅薯的幾個村子,百姓們一個夏天,都拿這紅薯葉子當青菜吃,不用去地裡挖野菜了,有腦子靈活的村民,還摘到城裡來賣,換點銅錢補貼家用。”
“很好,明年要擴大種植面積,”張薔囑咐道,“讓百姓把今年的收穫都留起來做種,明年賣種子也能賺一筆錢。”
提起這個,李邦華早打好的主意,他說:“臣打算用清理官店收到的銀子,將百姓們今年收穫土豆紅薯,還有玉米都買下來,明年開春後放到官店裡當種子售賣,省得給百姓們吃掉了……”
“這個主意好,應該推廣到全國各地,看來,官店還是很有用處的嘛,並不完全如御史們指責的那樣,與民爭利,還能與民謀利嘛。”張薔調侃道。
提起御史們的彈劾,李邦華正色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官店的重要性還用說麼?,太祖因之以成帝業,有些人啊,凡事要講祖制,官店不是祖制麼,怎麼又反對起來了呢?”
“哼,”張薔冷笑道,“搏廷杖,邀直名而已,本宮偏不如他們的意,在本宮心目中,能低下頭,踏踏實實做事的官員,才是好官。
那種平日袖手談心性,臨終一死報君王的官,本宮是不認可的……”
李邦華聽得心裡一凜,這才想起,眼前這位與自己談笑風生的女子,是太上皇親自選定的輔政太后!他暗自檢討了一番,似乎、也許、大概,自己在太后心目中,是踏實做事的好官吧?
張薔嘆了口氣,又道:“不過呢,御史們說得也不是全無道理,本宮年輕,確實有許多思慮不周的地方。
就拿清查官店這事來說吧,本宮讓戶部擬定一份《官店管理條例》,這個條例的執行過程中,是需要監管的,所以嚴格來說,還應該讓都察院的人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