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功在當代(1 / 2)

小說:穿越大明朝 作者:種菊南山下

種玉蜀黍的地塊比較遠,還是鄭里正在頭前帶路。

張薔一邊走,一邊與徐光啟閒聊。

“徐大人在南方種番薯,畝產多少?”她問。

“回……”徐光啟不知道如何稱呼她才好,便拱拱手說道,“也要看土地肥瘦,好的地塊,有一千五六百斤的,差的地塊,能收上千斤。”

跟後世的產量沒法比,後世畝產四五千斤,經過培育的良種,畝產八九千斤,上萬斤。

考慮到這時代沒有化肥,能達到這個產量,已經很不錯了。

“土豆的產量,與番薯差不多,”徐光啟說,“只是土豆沒有番薯清甜,人們不愛吃。所以,大多數農民選擇種番薯,不願意種土豆。”

想到後世那麼多土豆食品,張薔忍不住笑了:“那是人們沒發現土豆的好處。

土豆是一種可菜可糧的食物,煎、炸、煮、燉、燒,樣樣可為,等本……本人試過後,出一本土豆食譜,推廣土豆的吃法。”

徐光啟本來低眉順眼地,跟在她側邊往前走,聞言忍不住稍稍抬頭,只看到她帽沿下,口罩上方,那飛揚的眉眼裡,滿是笑意。

他連忙低下頭,也不敢問她是從哪兒知道的這些吃法,只好附和道:“那敢情好,下官拭目以待。”

就聽張薔又說:“番薯、土豆、玉蜀黍,都是佛朗機人,從新大陸帶回來的新作物,這幾種作物,比大明傳統的水稻、小麥、菽類的產量要高得多。

而且,這三種作物,在大明南北地區,都能種植,特別值得在北方乾旱地區推廣……

近年來,西北地區旱災越來越嚴重,正該早日推廣番薯和土豆這兩種作物,早一年推廣,就多救活一批人,徐大人以為如何?”

徐光啟沒想到,這位後宮裡的貴人,對這三種新作物的評價,如此之高,眼光比他這個士大夫還看得長遠。

聽見問他,忙拱手道:“……說得是,下官慚愧,能力有限……”

張薔嘆了口氣:“憑徐大人一人之力,是做不成這件事的,聽說南方的福建廣南地區,種植新作物的農民越來越多。

要想在北方推廣這三種作物,就需要從南方引種,到北方試種、選育,等新作物適應北方的氣候和水土後,再推廣到各地。

這項工程,沒有三五年的時間,是看不到成績來的,但是,這是關係到大明未來的大事,總得有人著手去做啊。”

徐光啟想不通,三種新作物,怎麼就關係到大明的未來了?但他不敢問啊,他研究番薯種植,更多的是出於興趣,根本沒考慮那麼長遠。

他只好慚愧地說:“下官……”

“不怪你,”張薔溫言道,“這些本該是戶部的工作,不該你一個禮部右侍郎來管。

只是,實在是這些新作物,能救如今的大明,徐大人如能促成此事,那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子孫的偉大功績啊。”

幾句話,說得徐光啟心頭火熱,士大夫哪個不想青史留名?如果這件事。真的如這位裕妃娘娘講的那樣偉大,他徐光啟為什麼要將這首倡之功,讓給別人呢?

“……教訓得是”說話不帶稱呼,讓他十分別扭,又不得不說,“下官回去,理一個章程出來,再呈送陛下。”

說話間,一行人已經走到種玉蜀黍的地塊,張薔抓起一把種子,對徐光啟說:“這個玉蜀黍,本人稱它為玉米,它全身是寶啊。

收的糧食就不說了,單說它的秸稈,帶著甜味,可作牛羊的草料。”

“玉米?倒是恰當。”徐光啟說著,便親自下到地裡,用手去比劃那窩矩和行矩。

張薔介紹道:“這玉米,試了兩種種植方式,一種是單種玉米,行矩窄一些;另一種,是玉米和番薯套種,行矩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zhongzhuxsw.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