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生了一場重病,這些草藥自然是為他熬製的。
見劉母說完便有送客的打算,她便抬手掩著嘴乾咳了一聲,主動開口問道:“我突然喉口有些乾澀,不知能否冒昧地向伯母討杯茶水喝?”
劉母忙將手中的蒲扇放在矮凳上,道:“當然當然,姑娘稍等啊。”
看她轉身進了屋子,蘇薔便拿起蒲扇坐在矮凳上給火爐扇風,也算是答謝她的一茶之恩。
當然,這也是她的一種手段。
劉母出來後見她主動攬下了自己的活,受寵若驚地想要討回去,但見她態度堅持,只好作罷,又找了把矮凳坐在了一旁。
蘇薔有一搭沒一搭地與她閒聊,在劉母與她逐漸熟絡後慢慢地將話端引到了劉知遠身上。
子女似乎是最能勾起父母興致的話題,尤其是一個能讓自己一提及便心生驕傲的子女。
她欽慕地道:“劉公子才學好,心地也善良,伯母真是教子有方。”
“才學好,心地善良,這話倒是不假,咱們村子裡沒幾個識字的,為了讓他能有個好前程,我與我家老頭子省吃儉用了大半輩子,就為了將他送到鎮子裡的學堂去讀幾年書。”劉母雖然因她的恭維生了幾分歡喜,但又接著嘆了一聲,“只可惜,直到現在都沒個功名,他甚至連鄉試都不願意去……”
雖然聽說過劉知遠不去鄉試是因為捨不得劉穎,但她還是佯作一無所知地疑惑問道:“這是為何?”
劉母欲言又止,終是然忍不住地嘆了口氣,果然道:“還不是因為那個小蹄……唉,算了,人都死了,不說了。”
這本是意料之中的答案,她表示理解地道:“我之前還聽說劉公子在準備趕考,但如今劉姑娘突然死於非命,劉公子又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只怕一時之間難以恢復如常……”
“趕考?”雖然她只是順口一提,但劉母卻似乎十分意外,“趕什麼考?我怎麼沒有聽他提起過?”
蘇薔也是困惑,哪有兒子要去趕考而母親卻不知情的道理?
她沉吟片刻,決定將此事打聽清楚:“之前劉公子不經常去劉姑娘家中,他說自己是在準備趕考的事,所以忙得脫不開身,難道伯母不知道嗎?”
“原來是這樣。”劉母似乎明白了,嘆了一聲道,“這個孩子,自從與那個劉穎迷昏了頭後什麼陋習都學會了,他哪是因為要趕考才不去她家,而是因為他懷疑她和那個野男人有私情,所以才慪氣不去的!”
雖然有些出乎她的意料,但若是如此
,那劉知遠的反應倒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她當時的確未曾察覺他是在撒謊。
但許是早已積壓在內心深處多年的怨氣無處發洩,許是劉穎已經死了所以她再無顧忌,方才還不願提起劉穎的劉母此時被開啟了話匣子,向她抱怨道:“當初我家知遠一心向學,從不精力浪費在男女之情上,真的是既有抱負又有孝心。可那個小妮子仗著自己有幾分姿色,隔三差五地便來勾搭他,簡直厚顏無恥水性楊花,以至於他最後不拿書也不應試,成日裡只知道和她廝混在一起,全然忘了我與他爹將他養育成人有多麼辛苦!唉,那個傻小子,哪裡知道那小妮子根本是在戲耍他,目的不過是想報復當年我家沒借錢給他爹孃治病而已!”
風月之中的男歡女愛大多是你情我願的,哪有一個清白無辜另一個又萬惡不赦的道理,將所有的偏見都強加在一人身上,自然是因為對一個愛之深卻對另一個又恨之切罷了。
蘇薔雖心中對劉穎打抱不平,但也知一個母親天性便是偏愛自己子女的,所以也不與她計較,只默然聽著,直到聽到她的最後一句話。
“借錢?”她疑惑,“不是還錢嗎?”
“若是當初我和老頭子做出那種忘恩負義出爾反爾事,就叫我